“副導,張老師說楊過的裝扮應該更陽光更有男子氣概一些,所以我們化妝…………”
張浩反問道:“我爸說的…………導演有說嗎?”
化妝師小姐姐小聲道:“沒有…………”
“那就行於敏導演讓我全權負責這場拍攝事宜,我爸就是個製片人他懂什麼,那披頭散髮臉上黑黝黝的就有男子氣概了?你看那古天樂的楊過,玉面小生也能很陽剛的。”
“楊過長什麼樣,金庸老爺子原著書裡寫的清清楚楚:眉清目秀、俊美英氣、翩翩佳公子。這怎麼也得是個漂亮且有氣質的小白臉,他可是從沒有陽光的古墓里長大的,我爸那老一套的審美標準懂個錘子,你聽我的準沒錯,回頭我跟他說。”
聽著張浩的吐槽,全劇組就連正主黃驍明都識趣的沒再多說什麼,張紀中雖然是總製片人職務上是管不到具體拍攝的。
但畢竟咖位在這裡,不管是專案成立還是跑前跑後都是張紀中一人操辦的,導演于敏更是他徒弟,有什麼事也得跟張紀中商量著來。
這劇組裡邊敢說這句話的…………呵呵也就只有張浩他一人了。
自劇組成立定妝那天起,這位仁兄就沒少因為楊過、綠萼、李莫愁、郭襄的服化道跟導演和張紀中提過意見,為此吵起架來都是常有的事。
此時的武俠劇集可以說受港臺的影響比較多,而且硬漢風也格外的流行。
後世的軍藝前校草沙溢也曾經開玩笑吐槽過這事兒,剛出道的時候流行硬漢,他的奶油小生不受歡迎,結果好容易他把自己整黑了,整硬了,結果娛樂圈流行起來小鮮肉了。
張浩並不排除流行,他只是排斥沒有自己獨立審美,不關注演員的特質為了流行而去流行,流行硬漢就一色硬漢,流行小鮮肉就一色小鮮肉,流行政治正確就一色地溝油美人魚。
為了這事兒張紀中氣的平時在劇組沒少跟身邊人吐槽過自己這個兒子。
不過對於劇組中大部分包括黃驍明、劉逸菲、陳紫函、楊蜜這些演員和工作人員來說,其實從心底裡還是挺支援張浩的。
畢竟張浩提出的服化道問題,經過他的修改以後真的會發現確實是比以前亮眼很多,自己的造型好看了那顯然拍戲也會更加的出彩,人靠衣裳馬靠鞍那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的話如果張浩真是瞎鬧,劇組裡張紀中也不可能就是吐槽那麼簡單,導演于敏也不會這麼相信他,第一次進劇組就給他副導演加執行導演單獨掌鏡的機會。
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很快經過改良後的黃驍明版楊過,經過改裝後果然變得精緻了很多。
披頭散髮這個在故事背景中尚且還情有可原,但黑黢黢的可就不行了,最重要的是小龍女那麼白,這站一起也不搭配啊…………當然了在張浩看來,除了他誰配劉逸菲也不是很搭配。
太陽西斜,略帶昏黃的日光撒在秋日的九寨溝中更平添了幾分夢幻和迷離。
景色和光線的交匯在此刻達到了最完美的交融,張浩的目光如星,將一切盡收眼底之後緩緩的撥出了一口氣:
“好!準備,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