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強如張紀中、于敏,都不敢保證一定能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神鵰俠侶》這部劇光是首播成績,對比之前上一部的《天龍八部》都是好的不止一星半點了,這容不得他們不激動啊。
張浩相對來說對於這個成績要比張紀中、于敏以及兩位導演要更淡定一些。
作為劇組的副導演或者編劇其實有時候是比較糾結的,就是說你得放下曝光的機會。
在相聲裡邊同行都說七分捧三分逗,但對於觀眾來說捧哏的就是綠葉,就是配角。
但即使是配角,他跟著主角好歹還能露露臉,然而作為副導演或者編劇,卻幾乎從沒有這樣的機會。
反正就是個工作拿錢,作品好了誇的不是自己,錢也不多給自己,唯一好處就是萬一作品壞了也沒人罵自己。
別看《神鵰俠侶》這麼好,但張浩敢打賭,網路上不管有多少關於《神鵰俠侶》的評價,也不可能提他一句的,這不得不說是個比較讓人沮喪的事情。
但好在放下了于敏導演的電話後,張浩在業內還是收穫了不少的關注的。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以專業人的眼光顯然更能看清楚一部電視劇的好壞,亮點在哪裡。
而《神鵰俠侶》不用多說,最亮眼的自然是第二集,第三集劉逸菲的小龍女出現的那幾個鏡頭了。
就在昨天電視劇剛開播的時候,就有不少的老前輩看出了前幾集的亮點,隨即就藉著祝賀的理由給張紀中和于敏打通了電話。
而面對著電話裡的問詢,兩人自然也沒有隱瞞的道理,本來就是自家的小輩,那捧還來不及呢,哪有拖後腿的道理呢,當即是就把張浩給推了出來。
張紀中和于敏作證,再加上電視劇裡邊清清楚楚的寫著張浩的大名,張浩的名字這才算是自入行以來,頭一次進到了國內不少導演的視野當中。
張浩…………一名光影美學和鏡頭語言都不錯的小導演,嗯…………比較擅長拍美女。
這個標籤一出來,對於導演們相對來說還好,但是卻讓不少的國內影視娛樂公司的高層眼前一亮。
隨著現在國內娛樂圈的高速發展,有很多公司其實都早一步的開始學習日韓的娛樂圈模式,也開始學習著對自家的頭牌藝人進行偶像化的包裝和推廣了。
而女明星要想偶像化怎麼辦?除了需要演技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得夠漂亮,得拍像劉逸菲《神鵰俠侶》這樣的電視劇。
從這點就能看出當時的影視娛樂公司確實還是很青澀的,思想很樸實,女明星偶像化不僅要漂亮,竟然還需要演技的,需要拍好電視劇,那像現在呢呵呵…………就漂亮就夠了。
最關鍵的是就連唯一的這個漂亮可能都得打上引號,說不定連漂亮都是假的。
反正總而言之,張浩的能力確實讓他吸引到了不少影視娛樂公司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