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梅心想可不是,在電影院門口這邊擺攤,口碑也宣傳出去了,積累了一批忠實的回頭客,每天的生意都不差。
嘴上卻含糊道,“哪能呀?擺攤不穩當,有時候來吃飯的人多一些,有時候就很少。”
這倒也是,做生意的個體戶掙錢的時候是挺掙錢,不掙錢的時候,好幾天都開不了張,許桂芬之前也聽村裡其他人說過。
反正個體戶是沒有吃皇糧,有工作單位的人體面。
魏紅梅是怕親家兩口子知道小吃攤掙錢,起了不該有的貪念,說實話,她對這兩口子是真沒啥好感。
但凡善良點,也做不出給她兒子下套逼婚的缺德事,想起來,魏紅梅還嘔得很。
不過現在兒媳婦和兒子小兩口感情好,以前的一些不愉快,也就像翻書一樣翻過去了。
小兩口把日子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許桂芬笑笑,並沒有再刨根問底,她又不傻,能看不出魏紅梅話裡的含糊。
她和老陳,要在這住好幾天,兩個人加起來,都快一百歲了,還能鬧不清這小吃攤的真實收入。
她就靜靜看著不說話,心裡打定主意,等自家女兒從羊城回來,母女倆要說點悄悄話。
公婆掙的錢,咱不必想盡辦法都摳到自己手裡,畢竟他們也要生活,可女婿的錢,必須要握在手裡。
女兒現在懷了孩子,等外孫出生,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要是女婿還像以前那樣,每個月只給閨女多少零花錢,肯定是不行的,許桂芬就怕周兆輝把錢都補貼了大家,畢竟周家人現在都住在一起。
既然結婚了,那就是兩個家庭,兩個家庭的錢就不能混在一起!
就算以後周家小兒子要結婚,需要哥嫂幫襯,當哥嫂的給出點錢,許桂芬也不會摻和,那是兄弟倆感情好。
借錢也好,給錢也好,小叔子會記這情分,可要是兩家的錢都混在一起,周家小兒子娶老婆置辦傢什,到時候人家說都是爸媽給的,壓根就不想哥嫂的錢也是混在一起的,那就有點蛋疼了。
為啥許桂芬會想這些,因為她之前和丈夫就受過這種憋屈氣。
早些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出嫁的大姑姐回了孃家連吃帶拿。
當時陳家還沒分家,她和老陳的收入都上交。
大姑姐出嫁了,回到孃家,不說給公婆帶東西,還去搜刮孃家,許桂芬當弟妹的能看她順眼?
可人家卻振振有詞,說是吃自己爸媽的,話裡話外,她這個弟妹多管閒事,屁事多。
現在想起來,許桂芬還氣得胸口疼。
她可不希望女兒以後也遇到這種糟心事。
別說她自私,攛掇女兒在婆家挑事,不友愛團結,她就是個沒見識的農村婦女,沒那麼高尚的情操,她只希望自己閨女日子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