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鎮國公:從燕王護衛到攝政王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大汗,快看那邊!那是什麼?\"

馬哈木心頭一沉,預感不妙。順著副將指引的方向抬頭,只見夕陽映襯下的雲霧間,一道黑影正快速逼近。

定睛細看,那黑影身後竟有無數飛劍跟隨,遮天蔽日!

...

大同城外的天空下,儘管隱約,馬哈木清楚看到了那漫天劍影。此景讓他僵在原地,呼吸急促,莫名恐懼湧上心頭。

\"大汗,那到底是什麼?\"

副將同樣震驚失語。

\"我怎會知曉?\"

馬哈木回過神來,焦躁不已。難道真是傳聞中的李武?

\"除了他,還能有誰能做到?\"

大明竟真有這樣的存在?

...

回想當初,馬哈木後悔趁朱棣北伐之際冒險。雖知李武非凡,卻未料到傳說中的神通是真的。

潺沱河斷流,或許是李武伏擊成功;八十萬大軍被困,也可能是藉助奇門遁甲佈下天羅地網。至於搬山填江,更可能是誇張之詞。

這些才是他內心真實所想。

然而此刻,目睹漫天劍雨後,馬哈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且錯得極為離譜。

那些被形容為誇張的宣傳故事,實則是真實存在的歷史。

大明的國師李武,或許真是天上的神仙降臨!

心中閃過這些念頭,馬哈木的神情愈發陰沉,心跳加速,強烈的危機感油然而生。

必須逃離!稍有遲疑,恐怕就難以脫身!

人力怎敵仙威?

回過神來的馬哈木怒吼道:“不想送命就別愣著,立刻撤離,片刻都不能耽擱!”

此言如警鐘,副將頓時驚醒,忙不迭地點頭答應。

隨即舉起令旗,下令大軍啟程。於是,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大同城。

行軍途中,馬哈木回首望向李武,又喚來副將叮囑:“挑些不怕死的勇士,讓他們留守大同,跟隨李武,一旦有變立即回報於我。”

“若不幸陣亡,其家人我會妥善安置。”

副將領命而去,隨即遲疑道:“大明國師手段太過駭人,剛才那一幕讓我至今心有餘悸,幸虧大汗早做撤退部署!”

馬哈木聞言,略顯自得地道:“中原有云‘小心駛得萬年船’,正因為謹慎,我們的祖先才能在漢王朝強盛時一次次存活。”

嘲諷了坤帖木兒幾句,“那蠢貨至今仍不明局勢,沉迷於元朝舊日榮光,實屬愚蠢!”

用力揮鞭催促坐騎加快速度。

此時,副將憂慮地問:“大汗,真的不提醒坤帖木兒他們嗎?若他們再不撤,恐怕全軍覆沒!”

馬哈木毫不猶豫答道:“李武僅一人,不可能屠盡幾十萬人,他們一定能逃脫,無非傷亡慘重而已。損失越大,對我們越有利,希望他們死傷更多,提醒?可笑。”

副將眉間緊鎖,雖然明白馬哈木的考量,但內心依舊擔憂。

若坤帖木兒等人全軍覆沒……

即便退回漠北,又如何抵擋大明的攻勢?

但既然馬哈木已決斷,他也無力改變什麼。

馬哈木察覺到了他的憂慮,接著說道:“再者,若此時通知所有人撤離,李武追來,會不會連累我們?”

副將聞言一怔,最終也只能無奈嘆息。

確實,如果沒有坤帖木兒他們斷後的犧牲,他們恐怕早已陷入危機。“速速撤離,儘快逃離大明,回到草原上便可自由馳騁!”隨著一聲吆喝,瓦剌大軍揚長而去。

同一時刻,坤帖木兒的聯軍對大同展開了新一**勢。他們傾盡所有可用的武器裝備,志在必得。投石器、弓箭等全數啟用,但由於他們是北方遊牧民族,不擅攻城,僅憑簡陋的器械,若非如此,大同早應陷落。

即便如此,大同形勢依舊危急。城樓之上,僅剩的兩三千將士分散在各處要塞,貼牆而立,儘量減少傷亡風險,同時拼力反擊。然而,儘管他們看到了一線生機,但因戰報未達城內,城中百姓依然籠罩在絕望之中,有人甚至痛哭失聲。

“守不住了,一切都完了!”一名老兵呵斥一個悲觀者,“不要散佈恐慌!”對方激動反駁:“難道我說錯了嗎?兩位王爺遠在南京,怎能及時趕來?即便趕到,也會優先保護北京,哪會顧及我們?”

老兵一時語塞,隨即怒目質問:“你有家室嗎?你是選擇戰死沙場守護他們,還是投降苟活看著他們**?”

這話讓對方瞬間沉默,老兵含淚續道:“我年少時經歷亂世,那時我們被蔑稱為‘兩腳羊’,從未被當作人看。所以即便明知必死,我也要拉幾個墊背的!”

“若怕死,便離遠些,我不願與懦夫為伍!”話畢,老兵不再搭理那個新兵。

新兵蜷縮著身子哭泣良久,最終顫抖著站起。見狀,老兵大笑:“好小子,該如此!怕甚?戰死沙場罷了,二十年後又是條好漢!”

城中其他地方,百姓自發集結,皆知破城的後果,決定與城共存亡。

第141章囂張的書生(求訂閱)

人心各異,階層不同,想法自然有別。即便在危機面前,也非人人願意全力守城。

大同城混亂之際,一名書生頭戴方巾,身穿長衫,未如常人般領取武器,而是默默立於巷口,低頭盯著鞋尖,滿是懼色。

“此時此刻,你竟在此**?”一農夫扛鋤經過,見狀責問。

書生聞聲大驚,神情慌亂。抬眼見說話者只是農夫而非官吏,立刻露出輕蔑之色。

“汝何人,竟敢對本秀才無禮?”

明朝雖受打壓,但秀才地位仍高。哪怕僅是秀才,也享諸多特權:見官免跪,免徭役,可穿藍衫頭戴方巾。平日裡百姓見秀才都要稱“老爺”,而今一個布衣竟敢呵斥,實在放肆!

農夫被這般傲慢激怒,雖心中忐忑,但仍反駁道:“讀了幾本書,就成了這副德行?”

“依我看,你讀過的書都白讀了。對咱們這些普通百姓可以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可面對殘害族人、**同胞的敵人,卻連一句話都不敢說,縮在這裡嚇得發抖,這樣的膽量還考上了秀才,真是笑死人了!”

說完,農夫心裡也不免忐忑,畢竟對方是秀才老爺。但想到當前局勢,硬是鼓起勇氣,絲毫不打算道歉。

啐了一口唾沫,轉身離去。

那書生則氣得滿臉通紅,破口大罵:“讀書人的性命怎能與你們同日而語?膽敢如此無禮……”說著還夾雜了幾句文縐縐的辭藻。然而,無人理睬他的咆哮。

“混賬!”書生又罵了一句,側耳傾聽城外激烈的喊殺聲,剛才的傲氣瞬間消失殆盡,蜷縮在牆角顫抖不已。

他嘴裡不停地嘟囔著:“我不能死啊!即便那些人都死了,我也不能倒下。”

“我是秀才,是讀書人,將來必定高中。”

“我的命比他們重要得多!若是我死了,那是大明的損失,是天下的損失,更是聖上的損失。”

“沒錯,我絕不能死!”

在恐懼驅使下,他不斷自我安慰,避免陷入絕望。

重複多次後,聽到城外的廝殺聲愈發激烈,他再也按捺不住情緒:

“照這樣下去,外族豈不是很快就要攻進城來了?”

“城樓上那些將士究竟在做什麼?”

“才守了兩天,就這麼不堪?廢物!一群廢物!”

“平日裡消耗那麼多糧草養著你們,不就是為了今天嗎?如今連兩天都守不住,簡直荒唐!”

正說著,他忽然想到什麼,怒火中燒:

“一定是那些將士貪生怕死,沒有拼盡全力防守!”

“不然怎會變成這般局面?”

說完,他邁步朝城門方向奔去。不久便來到北門後方。

這裡早已聚集了一群人,前方是全副武裝、持盾列陣的明軍士兵,後方則是一群裝備簡陋的平民百姓。

書生趕到時,一眼認出了先前的農夫,而那農夫也正巧看到了他。

農夫愣了一下,目光帶著疑惑。

低聲嘀咕道:“你沒帶武器,跑這兒幹啥?”

書生看見農夫,頓時怒不可遏……

他狠狠瞪了那人一眼,隨即大聲呵斥:\"賤民,閉嘴!\"

此言一出,立刻引來無數人的側目。

城門外的民眾紛紛皺眉回頭,投以不滿的眼神。然而礙於對方秀才的身份,無人敢輕易發聲。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