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姜溟一行回到武平城,已經是臘月時分了。
整個大地都是一片銀裝素裹的樣子。
這一趟出征,他不僅收歸了整個遼東半島,增加了幾十萬的統治人口。
還幾乎將朝廷的登萊水師打得全軍覆沒,順勢佔領了青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的登州城,進一步鞏固了燕軍的海權。
這些顯赫的成績擺在面前,即使是普通的百姓都能覺得與有榮焉。
是以姜溟在進城之後,立刻便受到了百姓們的夾道歡迎,那場面堪稱是萬人空巷。
畢竟以他如今在燕地的威望,甚至比皇帝還要高出一大截。
再加上這次又是攜了幾場大勝歸來,百姓們更是對他奉若神明,相應的他系統面板上的威望值也是噌噌暴漲!
回到燕王府後,姜溟又收到錦衣衛頭領成化田報告的好訊息。
經過交涉之後,克烈部落已經同意和燕王府結盟了。
只是現在力真大軍依舊在克烈部的領地上咄咄相逼,所以克烈大汗請求燕王府能夠儘快施以援手,擊退力真大軍,還克烈部和平!
“現下關外正處於冬日極寒之中,這對後勤壓力巨大,想必力真也不敢輕易開啟戰事,至少也要等到春暖花開之後,他們才會有大規模的行動!”
姜溟思索片刻後做出了判斷。
大雪和嚴寒將會極大地限制力真騎兵的機動性,失去了這個引以為傲的優勢之後,力真肯定不會貿然與克烈部進行決戰。
所以克烈部固然要幫,但卻是緩幫,慢幫。
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後,再將燕王府的援助送到關外去,爭取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遵循這個原則,姜溟選擇先往距離克烈部最近的玉塞關增派三萬兵馬,並密切監視關外的情況。
一旦力真或者其他蠻族部落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能立刻出關前往救援。
而要是他們按兵不動的話,那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際,玉塞關的這批兵馬便可以主動出擊,和克烈部裡應外合擊退周圍的勁敵!
做好軍事安排後,姜溟又開始處理政務。
在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因為姜溟大力發展燕地商貿,被吸引而來的真西域商人帶來了大批特產棉花,以及被錦衣衛偷偷搞來的棉花種子。
棉花被棉服廠全部製成了棉衣和棉被,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賣給了燕地百姓。
即使暫時沒錢買的,也能夠從官府那裡賒欠最多三個月的時間,等什麼時候攢夠了錢再購買也行。
另外,要是實在沒錢買棉衣棉被,也能選擇比柴火更便宜的蜂窩煤取暖,並且對於貧困家庭使用蜂窩煤官府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減少這一方面的支出。
在如此優渥的待遇下,燕地的百姓絲毫不用冬天取暖的問題。
至於吃的方面,原本燕地儲備的過冬糧是相當緊缺的,但有了新羅運來的幾十萬石糧食的支援,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百姓們也不用擔心會餓肚子了。
關於住所,姜溟大膽規劃了由磚石和混凝土建造的兩層式四合院,既堅固又耐用,每一座還能解決十戶百姓的居住問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