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看到這個年歲的鐘老和青春年少的溫落,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這怎麼看怎麼不像是真的。
可是民俗,或者說玄術特殊就特殊在這裡。
家傳很重要天賦則更重要。
溫落的師父是太微,自己又是這樣好的天賦。
修道中,有的人一天的頓悟就是別人十年蹉跎不前的全部。
就好像有的人很難才能畫出來一張靈符,而溫落甚至能憑虛畫符。
天道不公,可修道本就是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
鍾老自知天賦一般,能在玄門當領頭純粹是因為年紀大了,比起小年輕來說更能抗事。
他笑呵呵地看著溫落。
溫落:……
這老頭。
怎麼蔫壞蔫壞的。
總感覺她師父也沒少被坑。
溫落施施然起身,掠過臉色陰沉的孟子熙,走到講臺上。
隨手翻了翻民俗學講義。
這?
涉獵還挺廣的。
比如湘西趕屍,比如苗疆蠱毒,還涉及一部分墓下的內容。
但驚悚的內容畢竟是小部分,大部分其實是民俗發展史、飲食民俗、民歌民謠,或諸如《孟姜女故事研究》之類對民間傳說的研究。
對圈內人肯定是不夠看的,但作為一門高校選修課程卻已經算是全面了。
溫落問道:“這節課講哪一部分?”
孟子熙冷哼:“連講到哪裡都不知道,有什麼資格給我們講課。”
鍾老悠然道:“都行,我們這門課主打的就是自由和興趣。”
溫落合上講義:“那我們來講講扶乩吧。”
溫落在黑板上寫上這個生僻的詞。
“扶乩,又稱扶鸞或降乩,最早可追溯到早期巫術,在唐代與道教結合、在明清時期盛行的迷信活動。
其過程通常需要兩人合作,使用特製的乩架、乩筆和乩盤,透過乩筆在沙盤上自動劃出的文字來傳達神明的旨意。
扶乩詩有時被認為具有預言性質,可能與讖緯術有關,讖緯是古代中國官方的儒家神學,透過讖語和緯書來預示吉凶。
而扶乩詩是透過扶乩這種古老的占卜方式得到的詩句。
不知你們是否聽過,最著名的扶乩詩之一,即步虛大師的預言詩。這首詩在民國初年廣為流傳,因為它準確預測了光緒皇帝的死和清廷的滅亡。詩共十二節,詳細描述了近代約一個世紀的歷史,最後一段描述了一個承平盛世,但語言較為隱晦。我只說這首詩的開篇部分:
昔因隋亂採菩提,誤入天台石寶西。
朝飲流霞且止渴,夜餐玉露略充飢。
面壁九年垂大道,指彈十代換新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