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21章 大有可為

“青兒,客人還在這裡!如何穿成這般模樣!”少女嬌嗔一笑,衝茅元儀行了萬福,嘻嘻哈哈喝茶去了。

這時,家丁頭子帶人進來。

一個滿臉灰塵的明軍士卒出現在幾人面前,他步履踉蹌,髮髻凌亂,臉色慘白,一看便是有傷。

楊鎬瞥見鴛鴦戰襖上還有斑斑血跡,不等開口,士卒便跪倒在地,掙扎著從袖中掏出紙條:“小的是劉總兵麾下家丁王斌,我家老爺讓·····”

王斌說了兩句,便昏死過去。

茅元儀見這幅模樣,連忙朝家丁揮手,讓家丁把人帶下去。

“我剛才找了幾個劉綎舊部,確認無誤,是他家丁不假。”

楊鎬微微點頭,顫巍巍開啟那張沾著血跡的字條,仔細看了兩遍。

他神情極為認真,就像當年在京師參加殿試,展開大卷(殿試時試卷較鄉試更為寬大,故稱“大卷)時一樣。

翻來覆去看了半晌,楊鎬臉上表情發生細微變化,最後輕撫鬍鬚,陷入了沉思。

“楊經略,紙上寫的什麼,可是劉綎筆跡?”

“你自己看吧!”

茅元儀剛要接過,忽被那少女奪去,楊鎬怒道:

“青兒,沒大沒小,軍國大事,不是兒戲!拿來!小心打斷你腿!”

楊青兒自然不把她爹恐嚇放在眼裡,將塘報奪來,退後兩步,笑盈盈道:

“我道是誰,原來是劉綎!這蠻子在朝鮮坑害過爹爹,這次出兵前還詆譭爹爹,現在打敗了才想起求援,不能救他!”

楊鎬四處找棍子。

“我先看看劉大刀怎麼求爹爹的。”

楊青兒一邊退後,一邊曼聲道:

“·····遼陽總兵劉綎頓首再拜,末將領東路軍於二月二十六過寬甸,三月三至渾江,期於杜松、馬林匯於赫圖阿拉,掃穴犁庭,報效皇恩,士銜枚,馬裹布,星夜兼程。三日清晨,距赫圖阿拉僅八十里,幸得麾下義子,千總劉招孫俘奴賊細作數人,知總兵杜松,馬林已被奴酋擊破,遼兵生死不明。奴酋阿敏設伏,我南兵孤軍深入三百里,進退兩難,進則恐不能敵,退則軍心動搖,為賊所乘。當今之際,唯有待朝鮮合兵,葉赫援持!伏惟經略運籌帷幄,當有完全之策,解救倒懸,保全遼事,為聖天子分憂!東路軍將士泣血頓首再拜!”

“爹爹,這塘報多半也是假的,東路軍糧草才夠半月,如何能撐到現在·····”

楊鎬半天沒找到棍子,掄起茶杯朝楊青兒腳下砸去。

楊青兒動若脫兔,輕輕閃過。

茅元儀知道這刁蠻小姐秉性,早已見怪不怪,只是悠閒的喝茶。

“滾!滾!滾回屋背書去!”

楊鎬臉色鐵青,作勢又要扔茶壺。

楊青兒撇了撇嘴,丟下塘報,笑嘻嘻回了廳內。

待楊青兒銀鈴般笑聲在耳邊消失,楊鎬對茅元儀尷尬一笑。

“她娘去的早,這些年老夫戎馬倥傯,疏於管教,府中上下都寵著,越發沒個樣子,刁蠻任性恣意妄為。”

楊鎬忽然想起什麼,眼圈微紅:

“去年離開京師時,便聽盧公公說聖上龍體欠安,若劉大刀也戰敗,四路大軍,四路皆敗,老夫怕是凶多吉少····只願她嫁個厲害夫君!好好管教管教!”

茅元儀見經略這般模樣,安慰道:

“經略不必擔憂,劉總兵久經戰陣,十幾歲便跟著父親劉顯討伐九絲蠻,南征緬甸,東征朝鮮,死人堆裡拼出來的功名,可不是李如柏那樣繡花枕頭····”

楊鎬笑笑不說話。

茅元儀俯身撿起那張塘報,草草看了一遍,眉頭緊皺,陷入沉思。

從寬甸至遼陽,六百多里路程,多是崎嶇山路,快馬至少要三日,從時間上來看,這家丁不像有假。

楊鎬乃是糧官出身,對軍中糧草排程,兵馬執行,頗有章法。

他一眼便看出這信是真的,眼下所憂慮者,乃是對劉綎救還是不救,如果救的話,派誰去救。

“石民,你看這信是真是假?”

茅元儀沉思半晌,開口道:“若是奴賊想要賺我,當伏兵於界藩、鴉鵲關,寬甸路途遙遠,距離赫圖阿拉最近,怕是····不過聽聞奴酋鑽研兵法,往年去京師朝貢,都要買《三國演義》來讀,兵者,詭道也····”

楊鎬揮手打斷,若有所思道:

“劉綎與老夫多有嫌隙,奴酋久在遼東,又豈能不知,奴酋斷不會借用劉綎來賺我,單是這一點便不會是假。劉綎平日傲氣的很,若非形勢危急,不會向老夫求情!不過。”

楊鎬停頓片刻,呆呆望向窗外。

“不過,他說保全遼事,為聖天子分憂,可見戰事還是大有可為的!”

“大有可為?”

茅元儀將信將疑。

楊鎬忽然轉身道:“城中南兵還有多少?”

茅元儀熟悉用兵方略,對瀋陽兵力部署瞭然於心,不假思索,便道:“薊州兵馬一萬,不過還在路上,走了好幾個月都沒到!新來的四川白桿兵倒是有一千,還有廣西。土司狼兵一千,剛到一天,狼兵便騷擾百姓,聽說還和遼兵打鬥,巡撫大怒,讓他們駐紮城外了。”

楊鎬這兩日忙著和陳玉庭鬥法,和一群遼東官員扯皮,腦子裡想的都是菜市口一刀,沒有精力過問這些客兵。

“哦,廣西狼兵?”

楊鎬嘴角抽動,眼神重新匯聚起來,像是想到了什麼令人不快的往事。

“哎,這廣西狼兵,最不宜調動,其擾中原,甚於胡虜,這次狼兵來遼東,不知讓多少地方官頭疼。”

茅元儀接過話頭,附和道:“經略說的是,嘉靖年間,東南倭寇猖獗,朝廷調瓦氏狼兵,沿路擾民,數不勝數,貽害東南百姓最甚!還連累廣西巡撫被彈劾。”

楊鎬擺了擺手,懶得扯這些陳年舊事。

茅元儀知道楊經略要做出決策,於是不再說話,後退了兩步。

朝廷聖旨未到,瀋陽城還是楊鎬說了算,大家巴不得有人出來背鍋。

楊鎬閉上眼睛,如今他對遼兵再無信心,手中也無兵可派,心想著反正都是菜市口一刀,不如臨死前,把遼鎮徹底攪亂才好。

“罷了!這些客兵好不容易來了,擾民都擾了,就讓他們去寬甸,和建奴見真章吧!”

茅元儀霍然而起,抱拳讚道:“經略不以私怨廢公事,遼東如此艱難,還能拼力救援劉綎,真乃老成謀國,在下佩服,佩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