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刻站在殿中的絕大多數人心裡,今日這場朝會,最後的大贏家那是毋庸置疑的。
身為衛王身邊最重要的謀士,齊政之於衛王,真就如諸葛武侯之於劉備。
劉備遇見臥龍,境遇便陡然轉變,短短七年,便從一個四處顛沛流離的小軍閥變成手握一個益州和半個荊州的一方諸侯。
衛王也差不多,在遇見齊政之前,是朝中諸多皇子中很不起眼的一個,若非因為江南事被陛下召回,恐怕也只能老實就藩於地方,終老一生;
可就是有了齊政的幫忙,短短一年多,便坐在了龍椅旁,成了監國皇子,成了真正意義上板上釘釘的儲君。
而且,齊政在這當中還有平滅叛亂,穩定社稷的大功。
這樣的功績,讓眾人都對齊政今日被重賞都有了預判。
可同時,在如白圭、孔真、熊翰、蔣琰等衛王黨,和一些對齊政頗為友好的朝官看來,今日這封賞或許也不一定就那麼順理成章。
畢竟楚王的叛亂,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這對朝廷來說,是件大好事。
但對功臣們而言,就不那麼友好。
因為雖確有弒君之事,但陛下終究未駕崩,同時楚王沒有登基,朝臣百官和天下百姓沒有事實上以身事賊改朝換代的經歷,同時也沒有軍事上的大戰,那事後的封賞就不夠有功績支撐。
如果不能服眾,硬要把齊政抬到一個很高的地步,反倒會給齊政招來不少的非議,更會給衛王帶來麻煩。
他們的目光看向隊伍末尾,這個算無遺策的年輕人,會有妥善的方案嗎?
這一刻,蔣琰甚至已經在心頭做好了準備,如果一會兒有哪個不長眼的言官敢跳出來挑刺揚名,自己一定要狠狠給他懟回去!
正想著,衛王的聲音緩緩響起。
“王祖父之言,甚是有理,本王這兩日,除了憂心父皇之病體,亦在思索此事。”
衛王掃視一圈,“既然群臣都在,那就大家一起議一議吧。”
這話一出,蔣琰等人立刻心頭格登一聲。
白圭也是錯愕抬頭,心頭暗道一聲不妙。
殿下,這種事情你就乾綱獨斷就好了,拿出來議論,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嘛!
大事,得開小會!
朝堂大會從來不是拿來議事,而是在小會之後,凝聚共識用的啊!
不少對衛王執政不那麼歡迎的人,登時心頭悄然一動,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
尤其是一些言官,若是在這樣的關頭,依舊能據理力爭,不阿諛新帝,敢直面寵臣,這聲望不得噌噌往上漲啊!
郭相也是眉頭一皺,這衛王果然還是沒有什麼朝堂經驗,這事兒怎麼能這麼幹呢!
自己如今也算是上了衛王的船,衛王也沒為難自己,算了幫他一把吧!
但就在他打算開口的時候,衛王的一句話,給他幹懵了。
“此番能夠成功挫敗皇甫燁逆黨陰謀,老軍神定步軍營、安國公定馬軍營、定國公鎮巡防營,既斷叛軍之勢,亦助本王之軍,未讓叛亂波及開來,居功甚大,諸位以為,本王該如何代父皇封賞?”
話音落下,不僅是郭相懵了,言官們也懵了。
這怎麼不是先論首功之臣呢?
他們是打算朝齊政開刀,但沒打算去得罪定國公和安國公啊!
更何況,這裡面還有個老軍神。
到時候沽名釣譽沒成功,自己成了餌料那就傻了。
瞧見這朝堂上的一片安靜,白圭的心頭悄然一動,微蹙的眉頭瞬間展開。
原來是這樣!
於是,他邁步出列,開口道:“殿下,老軍神和定國公、安國公皆有高爵,此番立功,不妨從加食邑、賜田畝、蔭其妻子等處恩賞,以嘉其功。”
衛王頷首,眼神頗為欣賞,“此言有理,郭大人,你如今是政事堂之首,老成持國,依你之見,該如何賞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