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317章 越來越沒有底線

“接下來恐怕有不少人要遭受無妄之災啊!”

海玥回到翰林院,坐了下來,輕輕按著眉頭。

歷史上的朱厚熜,早早地實施了二龍不相見政策,前兩位皇子又早早過了世,宮變的結果就是他直接搬離了紫禁城,然後愈發崇道。

其實改變不大。

在此之前,嘉靖就已經怠政,即便不發生壬寅宮變,在國家大事層面,也不會有什麼變化。

但此次的新壬寅宮變,影響就很深遠了。

因為涉及到了皇嗣。

而皇嗣勢必關乎朝臣。

之前還沒發生這場宮變時,朱厚熜就整天擔心臣子跟他搶奪權力,生怕再出一個楊廷和集團,對待張璁桂萼那樣雪中送炭的心腹,都要敲打製衡。

現在出了這事,接下來的折騰完全可以想象。

對此海玥也有心理準備。

就不說康熙的九龍奪嫡,一方面反覆強調父子兄弟親情,另一方面又親手促成兒子們的養蠱式奪嫡。

千古一帝李世民都刻意刁難太子李承乾……

古代皇宮的父與子,都難免如此。

如何將這場爭端,儘量控制在小範圍內,不影響朝政大局,才是他作為高層執政者,應該關心的問題。

接下來的數日,宮變的訊息還是散播開來了。

群臣震驚非常,議論紛紛。

京師恐慌瀰漫,緹騎出動。

江湖會社,被錦衣衛一掃而空。

無論是否無辜,此時此刻都被抓入詔獄裡面,嚴刑拷打,逼問一切可能謀逆的行徑。

而就在內廷風波愈演愈烈之際,一個訊息的傳出,卻讓不少臣子轉憂為喜。

“明威!明威!”

伴隨著蒼老而興奮的聲音,另一位翰林學士薛侃快步走入海玥的房內。

這位師王陽明於江西贛州,後傳陽明心學於嶺南,是正經的心學門人。

在歷史上他有個事蹟,勸登基十多年還未有子嗣的嘉靖,“稽舊典,定皇儲”。

就是仿照宋仁宗之舉,挑選一位皇室宗親加以培養,作為皇儲,以安國本。

後來被張璁一黨利用,想要籍此扳倒夏言,讓他交代是夏言指使其這麼做的。

結果薛侃在政治上固然幼稚,卻很有骨氣,到了詔獄裡受嚴刑拷打,依舊不願承認是受夏言指使,後來被放了出去,革職為民。

這個世界輪不到夏言與張璁產生首輔之爭的矛盾,薛侃也沒有上類似的疏書,一路倒是平平安安升遷,如今亦是另一位翰林學士,有了入閣的資格。

可他在政治上依舊不成熟,是標準的學士型人物,林大欽亦是如此,所以至今仍在翰林院內,著書立作,鑽研學問。

巧合的是,兩人都是廣東潮州府人士。

薛侃對於一心會以心學為底色,很是歡喜,一老一少,兩位翰林學士,平日裡相處得就很融洽,只是此番還未入門,如此興奮的高呼,倒是少見。

“薛公……”

海玥整冠起身,尚未來得及施全禮,薛侃已迫不及待地抓住他的手腕:“明威可知,陛下有意立儲了!”

“嗯?”

海玥心頭一震:“訊息從何而來?”

“司禮監剛透的風聲!”

薛侃鬆開他,撫掌而笑,眼角皺紋裡都漾著喜色:“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如今中興盛世,只缺儲君,老夫這便擬折,請陛下早定國本……”

“薛公且慢!”

海玥反握住對方手臂,聲音壓低:“此事幹系重大,不如待宮中明發上諭,群臣再進言不遲。”

“嗯?”

薛侃笑意驟斂,鶴目圓睜:“明威,你此話何意?”

何意?

自然是這次立儲的風向,完全是皇帝在釣魚!如果乾清宮內,海玥和朱厚熜沒有交流“育兒經驗”,那還好說。

但經歷了那一番交流,海玥就百分百肯定,天子絕對不可能在這個關頭,立定太子。

而訊息由司禮監傳出,看似可信度極高,實則就是審視群臣的態度。

怪不得當時直接讓他與夏言離開,這亦是一種君臣默契。

考驗一心會是否一心的時候到了。

只是這等試探,實在誅心。

不可否認,有些臣子提議立儲,確實抱著從龍之功的想法,等到新君登基後,肯定會對當年提議立儲的官員生出好感。

但也有許多臣子完全是出於公心。

畢竟沒有儲君,一旦當今天子有個三長兩短,龍馭賓天,縱有立嫡立長舊制,但傳嗣繼位時,難免有個波折。

東宮早定,方是社稷之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