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記

第93章 贖人

“孟德兄,你就不怕那廬江周氏接下來會報復嗎?”神色憂慮的卻是王溫。

“怕又有何用?”魏聰笑了笑:“若有個位高權重之人侵害你的家業,你會怎麼做?”

“自然是拼死一搏!”雷桓兩眼一翻:“我家田莊是代代相傳的基業,就算是三公、是大將軍要,那也讓不得!”

“不錯,祖宗陵墓所在之地,豈可輕棄?就算是我願意讓,家中人也絕對不會讓!”

“死則死矣,田土絕不可棄!”

“錢財、女人都好說,唯有田土,決不可讓出尺寸!”

堂上眾人雖然言辭不同,但意思卻只有一個:為了保住家族所在的土地,哪怕是面對再強大的敵人,也要拼死一搏。經過了西漢中前期的徙陵之後,地方強宗大族的實力愈發強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足以抵抗中央政府的意志。尤其是像豫章、江夏、九江這些有著大片未開發土地的南方州郡,地方政府本來就弱,地方豪右的土地是自己世世代代從當地蠻族手中一點點爭奪來的,不但擁有強大的武力,而且內部向心力很強。像這些豪右抵抗暴力,保護自己土地的決心是中原地區豪右無法比擬的。

“諸位的決心,魏某自然知道!不過你們有沒有想過,當初廬江周氏為何願意把女兒嫁給聶整當續絃?要說家世,聶家可是遠遠低於周家的!”

“孟德兄的意思是,周氏另有所圖?”王溫問道。

“嗯!”魏聰點了點頭:“若是我猜的沒錯,周氏是想利用這個女兒,將自己的勢力向豫章、向江東發展!”

“有這等事?”王溫吃了一驚:“可豫章和江東和廬江比起來,可以說是蠻荒之地呀!”

“照我看,也沒什麼不可能?這幾年淮泗大族頗有南下的意思,也不只有周氏一家!”

“對,要是這樣的話,咱們可不能不防備一手,不然咱們辛辛苦苦,到頭來給這些傢伙做了嫁衣!”

“不錯,咱們幾代人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把地剷平了,種上莊稼,他們卻要來吃現成的,哪有這種道理!”

這些受邀而來的地方大豪雖然分佈當時的江夏、豫章、九江、丹陽等州郡,但大體來說,其勢力範圍都在當時的長江中下游流域,即今天湖北省東南部、江西省、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這一塊地帶。這片地區在當時開化程度是非常低的,相比起起來,周氏所在的廬江(今天合肥)的開化程度就高多了,當地豪族的文化素養自然也就高多了,這也是周氏為代表的淮泗地方士族在東漢政治上要比豫章、江東一帶計程車族地位更高的主要原因。所以雷桓、王溫這批人對周氏這種淮泗士族南下表現的極為警惕,因為他們知道像廬江周氏這種士族在政治上遠比他們強大,一旦南下,藉助帝國之力,很容易侵佔他們的家族利益。

在歷史上,後來建立東吳割據政權的孫氏父子雖然是吳郡富春(今天杭州)人,但出身十分低下,孫堅的父親甚至只是個瓜農。孫策能夠平定江東六郡,靠的也不是江東本地士族的支援,而是淮泗豪族為代表的南下勢力。對於江東來說,孫策其實是以一個征服者和侵略者,所以史書上說孫策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誅戮名豪,威行鄰國”,最後自己也死於仇敵門客之手。

與孫策為至交,並在後來支援孫權繼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的周瑜便出身於廬江周氏。而江東士族與孫吳政權的和解和支援,是要等到孫權繼位,赤壁之戰勝利之後的事情。即便如此,周瑜、魯肅(臨淮)、張昭(彭城)、呂蒙(汝南)這幾位孫權執政前期重臣,也都是淮泗人,江東士族在東吳的真正上位,要等到孫吳背盟,偷襲荊州,擊殺關羽,劉備領軍東下復仇,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督領諸將抵抗劉備才開始。

究其根本原因,孫吳背刺關羽,撕毀了與劉備的同盟,其戰略目標也就從北上進取中原變為全取長江,割據一方自守了,這無疑更符合江東本地士族的利益,而淮泗士族作為外來者,如果失去了北上進取的大義名分,從長遠來說自然鬥不過江東本地士族。所以孫權的這次戰略目標轉變,雖然讓東吳政權失去了爭雄天下的機會,但也讓東吳政權本地化成功,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長壽的一個。

而對魏聰來說,他未來在豫章,乃至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經略是離不開這些地方大豪的支援的。那就有一個問題:他要用將用什麼樣的旗幟團結這些人呢?或者說誰是“我們”?“我們”的目標是什麼?這是關乎未來事業成敗的關鍵。

即便在四十年後,經過了黨錮之禍,黃巾之亂,以及十餘年的漢末諸侯戰亂之後。諸葛亮、張昭等人在評估當時形勢時依然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強調了漢帝國在正統名分上的無可爭議,更不要說在延禧十年春(公元167年)了。所以魏聰有生之年的任何政治謀劃都必須在漢帝國這個框架之下才是可行的,其實這倒也不難。按照已有的情報,當今天子的日子已經不長了,而膝下無子,唯有旁支入繼。從過往的經驗看,這種入繼都會掀起一場乃至幾場血雨腥風,外戚、宦官、外庭的朝臣、士大夫,都會為了將新帝掌握在手中進行殊死的鬥爭,勝者將掌握大權,敗者則滿門誅滅,至少也要退出朝堂,讓出大部分權力,舔舐自己的傷口,等待下一次機會。

而在這一過程中,魏聰如果能在南方擴張勢力,集聚財富,形成一股勢力,他就有資格在這三方中下注。畢竟從後世的歷史來看,新繼任的天子是一位頭腦很活絡,很缺錢的人,為了弄錢、為了招攬人才,他搞出了西園賣官、刊印熹平石經、創辦鴻都門學等多樣騷操作,試圖更新政治,挽回帝國的頹勢。如果魏聰能夠砸個一兩億錢出去,當個豫章太守,護南蠻校尉啥的,應該問題不是太大。到了那時,他一方面可以成為天子在南方的私人代表,一方面成為這些當地豪族的利益代言人,成為雙方的唯一聯絡人,一邊種田,一邊坐觀北方成敗,豈不快哉?

“諸位這次來耗費甚多,若是周氏願意出錢贖人,那這筆錢我當與諸位平分!”魏聰笑道:“算下來,每人也能分個七八萬錢,雖不足以補償諸位的辛勞,倒也不無小補!”

聽到魏聰這麼說,張碩等人倒是不以為意,覺得很平常。本來他們這些大豪出去幫人調解糾紛,處置事端就是要有“出場費”的。在他們看來,這次的事情主要就是為了你魏聰的義子奪回家業,勝利果實的大頭是你魏聰吃了,我們拿點跑腿錢本就是天經地義。情義歸情義,錢歸錢,一碼歸一碼,兩不相干。

事實證明周錦果然沒有撒謊,十三天後,周錦就回來了,同行的還有一個名叫周崇的青年。其雖然臉色很臭,但還是很痛快的支付了贖金,魏聰也收錢放人。他驚訝的注意到原本桀驁不馴的周平在看到那個周崇時,整個人就好像閹雞一般,頓時失去了精氣神。

“好,錢貨兩清!”看到最後一人上了船,魏聰笑嘻嘻的對周崇道:“祝郎君此去一路順風,多福多壽!”

“不,還差一人!”周崇冷聲道:“我從妹為何沒來?”

“您是問夫人嗎?”魏聰笑道:“她是聶家的主母,自然不在其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