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記

第233章 左中郎將

“有人在暗地裡監視我!”黃琬心中閃過一個念頭,他又想起先前家中那些突然出首告發和作證的家奴們,只覺得黑暗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自己,這種赤裸裸暴露在他人目光之下的感覺是平生從未有過的,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回到屋內,奮筆疾書起來。

————————————————————

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四月。

“這是黃琬送來的第幾份自省書了?”魏聰看著窗外的雨水,隨口問道。

“第幾份?”盧萍扳著指頭數了數,用不那麼確定的語氣答道:“第八,還是第九?我要先去查一下,才能確定。”

“算了,不用查了,也差不多了!”魏聰轉過身來:“人家是荊州名士,爺爺是三公,也不能太折辱人家了。就這樣吧!你派人去告訴黃琬一聲,就說此事就到此為止了。還有,我打算請他來我幕府中出仕!”

“明白了!”盧萍應了一聲:“那些自省書呢?要怎麼辦?”

“當然是留檔儲存啦!這玩意將來說不定還有用,還有,黃家內的監視不能撤!”

“明白!”盧萍問道:“郎君你還並不信任此人呀!那為何要請他來你幕府出仕!”

“黃琬爺爺是三公,他家又是世代相傳尚書。這種人能來我的幕府效力,對我的聲名很有好處,而且他一旦入了我的幕府,就是我的門生故吏,與我有君臣之義,至少明面上他是不敢和我對著幹了。”

“這倒也是!”盧萍點了點頭:“那我立刻去安排!對了,你既然不相信黃琬,那他來你幕府裡,你就不怕他暗地裡和外頭勾結,洩露機密?”

“這你不用擔心,他不會有機會接觸機密的!”魏聰笑了笑:“我準備讓他出任祭酒之職!”

“祭酒?這不是管太學的官嗎?你幕府裡要這個官做什麼?”

“用處可就大了!比如我看某個人不順眼,但又不能殺他,也不能抓他。那就命令他去黃琬這裡聽講,學不好就不讓他走。”

“哈哈哈哈!”盧萍聞言笑了起來:“你這辦法可損的很,不過需要這麼麻煩嗎?”

“當然,在咱們大漢,做任何事情都要師出有名,名聲臭了那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那可就慘了。黃琬可是尚書大家,讓人去他門下求學,誰聽了都不能說我是拘禁、苛待了他!求學嘛,三年五年不算少,七年八年不算多。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倒是!”盧萍點了點頭,正如魏聰所說的,東漢時士子求學之風極為盛行,像黃琬這種儒學大家開門授學的,從全國各地前來求學的上千都不稀奇。求學期間這些學生往往帶著僕役傢什,就在老師附近居住,甚至會形成專門的村落市鎮,求學時間長達十幾年也很常見。如果魏聰把不順眼的傢伙踢到黃琬手下求學,任憑是誰都沒法說他苛待別人。

盧萍離開之後,魏聰轉過身,繼續看著窗外的雨水。在他的記憶裡,當地的雨季要比現在來的晚一點,通常都要五月以後。不過這對於蛾賊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雨季就意味著漲水,漲水就意味著舟師的作用更大。已經控制了揚州南部和荊州東南角大片土地的蛾賊無異在舟師上遠遠勝過已經被趕到南陽盆地的官軍了。當然,在這件事情上得利最大的是自己,畢竟誰都知道,江陵是大漢最重要的水軍基地之一,而現在控制在自己手中。

————————————————————

雒陽,大將軍府。

“袁公,你看看,這些都是彈劾馮緄的奏疏!”竇武一臉的苦笑:“幾乎都要求易將,還有要將馮緄下獄治罪!”

“這兩者其實都是一回事!”袁隗搖了搖頭:“一旦易將,馮緄就肯定會被下獄治罪。仗打成這個樣子,他是脫不了干係的。只是易將的話,換誰呢?”

“張奐如何?”竇武問道。

袁隗沒有說話,只是雙目微閉。竇武咬了咬牙:“那皇甫威明(皇甫規)呢?”

袁隗還是那副老樣子,就好像根本沒有聽到竇武的問題,竇武咬了咬牙:“那段熲呢?”

袁隗這回終於睜開了眼睛:“延平,南陽那邊發來的告急文書你也都看了吧?旬月大雨,河水暴漲,蛾賊舟師如山,幾與城平。你說的這三人可都是涼州人!沒錯,他們三個都是良將,可他們這輩子都在和羌人和匈奴、鮮卑人打交道,連黃河以南都沒去過幾次。你讓他們用什麼去對付蛾賊的舟師?”

竇武這才反應過來,面色微紅。東漢中後期由於羌亂的緣故,所以軍事重心集中於西北地區,尤其是涼州地區,所以軍事人才也薈萃於涼州,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便是其中的代表,其中皇甫規的資歷、聲望最高,竇武算是他的晚輩,所以稱其字不明。

“那就只能還是用馮緄了?”竇武問道。

“大將軍!”袁隗嘆了口氣:“要對付舟師,就只能用舟師。朝廷的舟師無非在荊州,交州,揚州三地,揚州現在多半被蛾賊佔領了,荊州的江陵和交州現在都在魏聰手中。要平定蛾賊,是離不開此人的!”

“可是此人總是推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