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是賈璉

第104章 閣臣都是蟲豸,陛下是聖明的。

有理想的人對於賈璉而言,最討厭了!明明可以躺著,為何要奮鬥?

討厭歸討厭,但是像王安石、張居正這樣的人物,該有的尊敬一點都不會少。

有棗子沒棗子打三杆子的賈璉,並沒有太強的目的性。至少現在做事沒啥目的性。

張廷恩也沒把賈璉能掙錢的話當真,笑呵呵的給他攆走了,沒要緊事情還不如多陪陪剛收房的丫鬟。內閣大臣兼領戶部尚書,張廷恩事情很多的。

討厭張廷恩的人很多,戶部的官員中就有不少人。

原因也很簡單,張廷恩上任之後,開始抓工作效率。以前可以拖三天的活,現在一天就得做完,做不完就得挨訓,不服氣得忍著!

賈璉的建議,張廷恩決定修改一下,然後上奏承輝帝。

看了奏摺的承輝帝,立刻把張廷恩給叫來奏對。

“愛卿的建議,朕覺得很好。朝廷官員不可狎妓,此太祖之策也。都察院那些人自己屁股就不乾淨,還是讓龍禁尉去監督吧。發現一個,記錄一個,罰俸一個月太少了,視情節輕重,三個月至半年不等。情節嚴重的群體狎妓活動首腦人物,降職!”

承輝帝很直接的又給改了一下,這就不是徵求意見,事前的是統一思想。

有錢逛青樓的官員,還差那點俸祿麼?京城官吏風氣敗壞,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上班的時候沒心思,晚上秦樓楚館裡倒是精神煥發。

通氣之後,上內閣會議。承輝帝還是很會保護臣子的,所以不用張廷恩來開口,自己就說了:“龍禁尉上奏,秋闈之後,各地舉子入京備考明年會試,京師風月之地生意驟然興隆。才子風流,朕能理解。可是有相當多的官員,不顧朝廷律令,下值後頻頻出入青樓,此風不知大興於何時,無從考起。朕以為,既往不咎,以後不行。朝廷律令不能是擺設,內閣擬一份通告,走邸報傳遞天下,以免有人說朕不教而誅。”

這時候就看的出來,什麼叫被逼的走上絕路了。

已經走上絕路沒法回頭的李清,站起來表態:“陛下,臣請罷起居注!”

承輝帝看了看李清,點點頭。起居注官非常識趣的起身退下,留下的記錄也被裘世安拿走銷燬。今天的會議,不做任何記錄。

李清【我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為何此事不能事先得知?請陛下相信臣什麼都願意做。】

君臣二人交換視線之後,旁觀的首輔、次輔表情凝重,孫化貞和張廷恩似笑非笑。

賈璉的隨口建議已經被徹底的扭曲,張廷恩還是更瞭解承輝帝當下的需求。

完成了內閣整頓,初步集權之後,承輝帝並不滿足於現狀,所以要搞點事情出來。

儘管在京官員會叫苦不迭,從承輝帝的角度看,這是進一步集權的必要手段。

李清主動要求當刀子,不能寒了臣子的心思。於是,李清得到了機會,以承輝帝的口述內容為核心,草擬了一份奏摺,就在內閣會議上做完了一切,然後閣臣們用印透過。事情是內閣大臣們集體討論透過,發起人是內閣大臣兼禮部尚書李清。

皇帝只是預設了內閣大臣們的集體意見,他沒搞一言堂!前腳通告出來,後腳《京師民聲報》全文轉載!要的就是京師人盡皆知的效果,做官的出入風月之地,那是不允許的。

老百姓就看個熱鬧,做官的人倒是更在意公告內的監督執行部門。

並且很快就針對這份公告,做出了激烈的反應。

有御史就此公告上奏,【都察院監督百官,龍禁尉越權。】

內閣五位大臣,梁道遠兼吏部尚書,孫化貞兼兵部尚書,李清兼禮部尚書,張廷恩兼戶部尚書。工部和刑部尚書沒有閣臣兼任,都察院表示情緒穩定。負責監督百官的都察院左右御史的級別不夠入閣,無話可說。

可是龍禁尉憑什麼奪權?此奏摺一出,御史們群情激昂,紛紛上奏,駁斥內閣的不當之舉。

文官之間的事情,怎麼可以讓龍禁尉介入呢?龍禁尉是武夫,是特務機構,讓他們來執行該律令,文官的體面還要不要?

事情的發展從攻擊該公告開始,進而越演越烈,直接衝著內閣就來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李清這個始作俑者,彈劾他的奏摺在公告發布的第二天,就達到了上百份。其次就是內閣首輔孔照,身為百官之首,怎麼可以放任李清胡作非為呢?其他閣臣也受到了彈劾,但怎麼講呢,不輕不重的,沒有被集火。

承輝帝有足夠的耐心,所有奏摺一律留中不發,等待事情的繼續發酵。

總而言之,事情還在可控的範圍內,大臣們在彈劾的奏章裡明確了一條。

【閣臣都是蟲豸,陛下是聖明的!】

榮國府,東跨院,又是潤筆進賬的一天。

“賣瘋了,賣瘋了。”賈蓉手舞足蹈,動作極為誇張。

一次性送來一千兩的潤筆,這讓賈璉深感疑惑,賣的這麼好的麼?

疑惑的原因也很簡單,京師看著人口多,但讀書人才佔比多少?外地銷售基本就指望不上了,畢竟交通不便,覆蓋通州就很不錯了,頂了天能賣到天津。

“這個月銷售已經破六千冊,還在增長之中,我以為銷售破萬冊有望。”

聽了賈蓉的彙報,最近一直在關注朝廷變化的賈璉,總算是把注意力拉到賣書上。

賈蓉最近真是爽翻了,李亨的注意力在報紙上,不像以前專門盯著掙錢不掙錢。書店那邊是賈蓉在全職負責,別看他年齡小,但做生意的天賦似乎還不錯。

“我尋思著,地方太遠的夠不上,順天府境內的銷售,應該能拿下不是。所以啊,我讓人往周邊各縣各府送書,求的就是一個先睹為快,外地書店先送去,賣完付錢。還有就是通州那地方很要緊,我向貴人建議,在通州設點免費賣報紙,藉著這個點賣書。”

聽到此處,賈璉忍不住點點頭:“想法不錯,通州那地方確實要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