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是賈璉

第636章 借題發揮

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這些年天津發展的很快,毛紡廠棉紡廠都建起來了。其中毛紡布壟斷了全國的市場。山西那邊倒是有新開的毛紡廠,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這個事情賈璉其實也很清楚,無非就是毛紡技術洩露了,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總有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

好在研發廳以技術進步為尊,不斷的推陳出新,提升技藝,一直處在巨大領先的位子上。

賈璉在還好說,賈璉不在了,那就顧不上了。

正在聽彙報的賈璉,被門口敲門打斷了,看一眼進來的副官範平。

正在彙報的官員識趣的退出去,範平上前低聲道:“文選司郎中畢定國病了,吏部右侍郎也病了。兩人都不能視事,上奏乞骸骨。”

賈璉一聽這個就知道是林如海的手筆,除了他沒人這麼幹。

如果林如海不是首輔,還不是老丈人,賈璉肯定要掀翻他的。

現在的情況是李元充分認識到了朝廷裡面臨的問題,下一步還是要看看李元怎麼做,是否需要賈璉來推動一下。

林如海的舉動看似吏部退讓了,實則沒能觸及根本。

李元得知之後,心裡並不能滿意。從利益上來講,給國家繳稅的人才是皇帝一邊的,從朝政來說,官員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

又一次御前內閣會議召開時,李元主動開口說話。

“內閣對於下面的官員過於寬鬆了,出了問題不嚴肅處理,以後還怎麼嚴格要求?這還是京城,下面的各省還得了?”

這是對內閣的點名批評,林如海聽罷默默哀嘆,起身出列:“微臣有罪!”餘者皆從。

李元板著臉,繼續說話:“父皇曾言,所謂的治國,首在吏治。吏治敗壞,亡國不遠。諸公皆父皇遺臣,朕還是很信任你們的。也希望你們對得起朕的信任。”

這番話作為此次內閣會議的開頭,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各個衙門。

李元的態度很明確,我不管那麼多,做皇帝的不折騰官員折騰誰去?

會議繼續,原先的議題都要為李元讓步,如何強化吏治建設,成為了今天御前內閣會議的主題。

很明顯李元是借題發揮了,內閣會議上開場白之後就不說話了,只是安靜的聽著。

方頌得了林如海的暗示,主動出來提到吏部的問題。認為吏部確實有很多工作上是不妥。

因為李元的態度,原本最有希望入閣的吏部尚書,這次算是栽跟頭了。

不是山西人和江南人多麼,而且都身居高位,那就調離吧,或者乞骸骨。

林如海被迫站出來表態,吏部尚書退休,兩位侍郎退休,所有郎中但凡是山西人或江南人,一律調走。

內閣集體意見,吏部作為最要緊的衙門之一,今後在人士安排上有必要避嫌。尚書、侍郎、郎中,儘量做到不同的省份。

因為李元毫不掩飾態度,內閣也只能捏著鼻子認賬,畢竟李元登基之後,還沒有調整過重大的人事。

會議結果令李元比較滿意,結束時李元再次強調:“吏治不清不僅僅是朕的責任,還是內閣的責任。吏治清明任重道遠,內閣不能鬆懈。”

會議結果給京城官場造成的震動巨大,可謂是大型地震了。

各方的反應自然是各有不同,非山西和江南省份的官員,認為皇帝還是太仁厚了,居然只是勒令退休,並沒有徹底清查吏部官員的底細。

並且還認為,這幫吏部的要員們,這些年也撈夠了,現在退休的退休,調走的調走,算是善終了。

山西和江南官員被京城官場乃至全國範圍內的集火,自然是很不爽的,私下裡罵孃的可不少。

不是沒有投機者跳出來跟著牆倒眾人推,繼續彈劾山西和江南官員的奏本根本沒到御前,御史就開始集火投機者。

然後再查,根本經不起查,三五個投機者做了榜樣之後,官員們看清楚了,內閣還是內閣,大佬還是大佬。

明眼人早就看出來了,這次內閣是執行皇帝的意思,再怎麼彈劾都不會動內閣大佬們一根毛的。

關鍵呢,大家都不乾淨,都經不起查。

承輝帝晚年稍有鬆懈的吏治工作,再次被抓緊。

乾正元年十月初一,恩科開啟。忙活了一個月,錄取了一百多人。

最後的殿試時,考生們發現今年的殿試不一樣,不是以往那種策論。而是內侍直接髮捲子,考試內容全是實學啊。

這一下給這幫考生來了沉重一擊。全國的考生都在愁眉苦臉時,唯有兩廣的考生暗暗雀躍。

兩廣作為試驗點,提前在鄉試中增加了實學的內容,可不是被兩廣考生撞上了麼?

遺憾的是,兩廣考生這次不爭氣,只有三人過了會試。

儘管如此,最後殿試的結果出來,京師再次如同地震一般。

恩科狀元、榜眼,分別為廣東和廣西人,探花為江南人,二甲第一還是廣東人。

最驚人的還是殿試的成績,對於實學沒有多少研究的各地考生,成績慘不忍睹,個位數幾近一半。

李元透過恩科殿試的題目,再次發出了強烈的訊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