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稱在京東路單騎復青、濟的壯舉,固然是氣吞山河。
但很可惜,這個喜訊並沒能第一時間傳回東京汴梁。
因為趙子稱取得完勝的時候,他透過鄆、兗等地與汴京聯絡的道路,已經被金兵切斷了。
當然,理論上如果趙子稱想要報信,他還是可以透過淮南路的地盤繞路兜個大圈子派出信使。可這兵荒馬亂的,他原本就被皇兄猜忌,得到的授權很有限。淮南路的官員將士也不會配合他,溝通很繁複。
加上“捷報”並不是什麼優先順序很高的東西,“敗報”才是必須星夜兼程不計代價去送的。這也就導致汴京的趙桓沒能立刻知道遠房堂弟的功績。
相比之下,倒是整個京東東路境內,趙子稱的聲望一時無兩。
不管是趙子稱曾經在那兒做過官的登、萊;還是剛剛收復回來的青、濟;還是此前從未與趙子稱有過交集的濰州、密州、沂州、邳州等地,全都立刻接受了他這個“京東路經略制置使”的統治。
另外,因為他這個“京東路經略制置使”理論上是可以同時管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了,所以京東西路的一部分與趙子稱統治區接壤的州府,也在得到趙子稱的捷報後快速向他靠攏,聽從他的安排。
只不過,京東西路如今大部分地區都被金兵隔斷了,或者是被金兵直接佔領,如鄆州、兗州,所以能夠被趙子稱直接統治到的地方,主要只是一個徐州。
但這也足夠了,因為徐州乃是極為重要的南北要衝。
趙子稱要防止自己統治的山東半島和泰山地區不被金人從陸上掐斷、確保京東東路與淮南路聯絡暢通,就必須守住徐州。
雖說徐州再往東,還有海州、楚州等地,也可以聯絡南北,但這些地方相比于徐州更加無險可守,是一馬平川的蘇北平原。
要想確保山東和淮南之間不被掐斷,守蘇北平原是沒戲的,必須守徐州。
趙子稱考慮到關勝、秦明、呼延灼等武將都習慣了原本的防區,為了避免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當然不能輕易換防。
於是就讓這些部將繼續謹守原地,單獨把岳飛調到徐州,讓他擔此重任。
岳飛也知道徐州的重要性,並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就帶著少量部隊先上任了。
趙子稱離京之前,得到了皇帝的授權,可以對京東東路文武官員進行酌情調整,這個命令一開始是為了安撫“可能重新反正”的關勝、秦明等人的,讓趙子稱多幾個招撫的籌碼。
如今卻便於趙子稱調整武將官職,趙子稱臨時給岳飛加了一個徐州防禦使的寄祿官,其他也做了相應調整。
(注:宋朝的州防禦使只是寄祿官,也就是一種待遇,實際上並不負責具體這個州的防禦。趙子稱這次是特例,讓岳飛名實相副了。)……
趙子稱在東線部署自己防區的同時。原本就打算順勢而下、再次對汴京發動攻勢的金軍,也因為在東線沒有更多便宜可撈,而加速了各個環節的行動。
總人數接近八萬人的金軍傾國主力,從東北和正北兩個方向,朝著汴京夾擊而去。
自正北而來的那一路,沒什麼可贅述的,因為和原本歷史同期的動作基本相當。
而從東北邊過去的那一路,則正是從鄆、兗方向得手後,一擊左勾拳橫著往汴京掃去。
這一路人馬,在逼近汴京之前,就先拿下了汴京以東的宋州(歸德府/商丘),然後再朝著汴京擊去。
說句題外話,宋州正是當年趙匡胤上位之前的龍興之地。趙匡胤早年是當過“歸德軍節度使”的,歸德的治所就在宋州,後來趙匡胤建國之所以取國號為宋,也是因為他在宋州幹過。
所以宋州在北宋一朝地位很高,屬於北宋的“南京/應天府”。原本歷史上後來趙佶、趙桓父子被俘虜後,趙構趁著其他皇族近支都沒了搶著稱帝,就是在應天府完成的登基手續。
只不過歷史上的趙構太弱,在應天府登基後繼續被金軍攆著到處跑,一路逃到江南還被搜山檢海,最後才不得不等金兵北退後選臨安為行在所。
如今這一世,因為趙子稱的蝴蝶效應,金兵沒能打破太原,無法從正北方和西北方夾擊汴京,就改成了從正北方和東北方夾擊,位於汴京以東的宋州,率先被金人奪了。
而宋軍在汴京戰場能組織起來的防守兵力,也並不比原本歷史同期多多少——原本歷史上,宋軍第二次死守開封時,兵力比第一次守城戰弱太多,這裡面的關鍵變數,就在於西軍的相當一部分主力,被金人消耗在了太原那塊血肉磨盤上。
因為原本歷史上金人堅持進攻太原,大宋也不得不一直在金兵暫退解圍汴京那段時間分兵救援太原。結果打成了添油戰術,被金人縮短了補給線、反而拉長了宋軍的補給線。
宋軍不斷在去太原的路上被金軍消耗掉,等西軍精銳幾乎被放幹血後,金人再全力南下汴京,就再也沒有西軍能救汴京了。
這一世,金人沒有強攻下太原,大宋倒是保住了山西大部的地盤,王稟也沒死。
可完顏宗翰在之前在山西方向由圍攻轉入封堵時,也稍稍用了一些花招,誘殲了宋軍一部援軍,只是這個殲滅戰的規模,遠不如歷史同期那麼大。
但再算上完顏宗望臨死前詐死示弱誘敵、野戰反擊种師道那一戰,那場宋軍也折損了好幾萬精銳,一進一出都算上,宋軍的總損失規模並不比原本歷史少多少——當然變化還是有的,因為趙子稱的蝴蝶效應,金兵的損失也多了很多。
尤其跟种師道反擊決戰那一次,金兵嫡系精銳也戰死了好幾千人。再加上之前第一次汴京守城戰時金人的額外損失、趙子稱突圍造成的損失、趙子稱去京東東路時幹掉完顏鶻懶的一千二百人奚兵。
林林總總全算上,金人至少比歷史同期多死了五六千女真本族精兵,外加至少五六千漢兵、契丹兵、奚兵。全算起來,金國的戰兵死者也多了至少一萬來人。
所以完顏宗翰集結東西兩路主力、全部擰成一股繩來到汴京再戰,也只能抽出八萬人了。原本以金國的實力,估計能抽出十萬之眾打一場滅國之戰(第一次南下時,光東路軍就六萬了)另外,還有一句題外話必須說——原本歷史上,种師道就是在金兵兩次南侵汴京的間歇期病故的,雖然不是完全自然死亡,多少有羞憤導致病情加重而亡的因素。
但這一世,种師道因為被趙桓逼著進兵、中了完顏宗望臨死前的詐死誘敵計,敗得如此憋屈。所以回來後不久,仍然傷病憂憤而亡。
當時种師道本就在敗退時受了點輕傷,又迭加情緒上的極度悲痛悔恨。他的心態,大約也跟重病期間被李隆基逼著出潼關跟安史叛軍決戰的哥舒翰差不多。
本時空的种師道死後,西軍剩下的人之所以離心離德,完全不想給趙桓賣命,也多有這方面的因素考慮。
很多將士都義憤填膺,把趙桓逼迫進兵的瞎指揮,視為跟李隆基一樣的愚蠢行徑。狗屁不懂的沙比皇帝就特麼愛瞎指揮!而既然當年李隆基瞎指揮之後,就罪有應得遭遇了馬嵬驛兵變,沒人願意保護李隆基逃到蜀地了。那他趙桓憑什麼再讓西軍賣命保護他?這種弱智也配讓人效忠?西軍殘部不敢直接明著抗旨,但出工不出力絕對是做得到的。甚至可以說,西軍最後的殘部,在見死不救這一點上,做得比趙子稱還徹底。而且憑良心說這也是趙桓自己瞎折騰瞎微操應得的下場。
種種因素迭加之下,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靖康元年的九月初,金兵終於再次包圍了汴京城——至少是從北面和東面兩個方向完成了包圍,而西邊和南邊暫時還沒圍上。
李綱已經被趙桓派去別的地方了,趙桓急急忙忙讓其他執宰重新組織防禦,但是宋軍作戰非常不利,完全無法阻擋金人,趙桓已經開始病篤亂投醫了,諸如“找郭京請神兵”之類的迷信鬼神操作也都開始蠢蠢欲動。
……
趙桓的無能和瞎折騰,當然也落在了汴京城內一眾皇親國戚的眼中。
只是大部分皇親國戚也一樣無能、沒有遠見、得過且過,所以暫時掀不起什麼浪來。
但趙子稱的妻子慕容妍,顯然不在這個無能短視之列。她早在夫君離京之前,就反覆得了關照,開始為突圍做準備了。
過去這半個月裡,她結交那些“皇室小姑子”的行動也進展得挺順利,頗有一小撮十七歲以下、十二歲以上、尚未嫁人的小姑子,跟她這個“遠房堂嫂”玩得不錯。
已經退位的太上皇趙佶當年實在是太能生了,他一共生了三十四個女兒。前十八個女兒都已經年滿17歲嫁人了,或者是小時候就早夭了。
第十九女順德帝姬趙瓔珞往下,一直到第二十九女和福帝姬趙金珠,分別在十二到十六歲,還沒嫁人,當然中間也有兩個早夭病死了,實際上活下來的也就九個。
第三十女往後的最後五個,都是十歲以下的小孩子,經不起兵荒馬亂折騰,帶著逃跑太累贅了。而且因為實在太小,就算被金人抓住也不至於受凌辱,慕容妍也就沒花心思去結交兒童增加自己的難度。
經過半個月的結交,趙瓔珞至趙金珠九姐妹裡,除了個別特別懦弱膽怯、哪怕死都不敢違抗皇兄趙桓命令的以外,其他大部分都對遠房嫂子慕容妍有了充分信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