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氣起于丹田,升於泥丸,降於背,入於肩,流於肘,抵於腕,至十指尖,此氣之上貫也。”
“氣生丹田,入於兩腎間,降於湧泉,此氣之下貫也。”(注:出自元朝的《渾元劍經》)
“本來真氣執行是一個周天,玄元功為什麼簡單,為什麼不容易走火入魔,那是因為真武門把它拆成了兩部分,上貫與下貫。”
隨即光頭教官十分耐心地為眾人講解真武門的武道理念。
原來那真武門信奉大道至簡,千年來對門派的基礎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簡化。
雖然修煉的速度更慢了一些,卻也更加安全了。
三百年前的《玄元功》還需要一次性執行周天,仍然具有走火入魔的危險,而現在已經簡單到了讓粗懂文墨的讀書人修煉,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情況了。
“上貫即為上吸,下貫即為下呼。”
“真氣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吸之時,引導丹田真氣,如水之漫灌,流動上身,便可感應出經脈的位置與形態。”
“這便是從百日築基到蓄氣小成最關鍵的一步——測脈與開脈。”
“注意每一個經脈都有細微的不同,在第一次執行的時候不要太粗暴了。”
“免得用力過度,傷了經脈,留下隱患。”
“要知道治療一次內傷,起碼要花5兩銀子,講武堂雖然有軍醫,收費一樣不便宜。”
“到時候不僅要養傷,還要重新積累真氣,那真是悔之莫及。”
楚千秋聽得入迷,時不時還舉手提問,在愉快地學習中,還想到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神武是佛國,大夏才是道土。
那為什麼神威軍修煉的基礎內功卻是老冤家真武門的呢?
難道摩訶寺的基礎內功比不得真武門的?
當然一本《玄元功》算不得什麼,畢竟真武門家大業大,弟子也多,流傳到民間也實屬正常之事。
軍方出於實用主義,認為玄元功的修煉更容易普及,採用它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再說了,這即使存在什麼因素,也不是現在的楚千秋能去考慮的。
不著急,不著急。
反正我有金手指,江湖即使有再多的秘密,哪怕皇后娘娘穿什麼顏色的褻衣,喜歡什麼姿勢,都會被我一一掌握。
光頭教官說得興起,便為學徒們講解測脈的細節要點,楚千秋也是聽得津津有味,果然有老師在一旁教導是不太一樣的。
他手中的《天蠶九變戰體》核心是餵養吸真蟲,就修煉複雜度來講反而不高,甚至還不如《玄元功》。
因為《天蠶九變戰體》的真正難點是尋找對應的天材地寶來餵養這頭蠱蟲,或者苦苦地積累真氣,疼得死去活來地修煉。
這也是為什麼元芹姑娘敢用來交易的原因,天蠶九變修煉的難點,從來都不是秘籍本身。
而《玄元功》雖然簡單,卻也牽扯到了經脈執行的規則,若是自己一個人傻乎乎地修煉,不說走火入魔,偶爾傷到經脈,留下點暗傷也是極有可能的。
但現在有了光頭教官的指導,至少測脈的修煉會順利很多。
下課鈴聲如期到來,楚千秋自然是依葫蘆畫瓢,把黃小小先安頓妥當了,準備故伎重施,先到蕭家府上敲詐一筆啟動資金,再去百香閣混上。
結果他剛跟蕭劍客走出講武堂的時候,便感到了整個世界發生了變化。
有人在窺視自己,有人在跟蹤自己。
怪不得自己前幾次的迴圈,會那麼容易被鐵千山抓到。
不知道的還以為六扇門有天網系統呢。
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現在已經蛻變了,變得耳聰目明,感知能力大幅度提升。
他假裝不經意的視線,已經瞞不過自己了。
看來是時候先給六扇門送上一份小小的禮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