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系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

第69章 摸清力量

關於村賢齋這個名字,林同曦其實琢磨了很久,但最終還是覺得通俗一點好。

大家都知道鄉賢,那麼與此對應的村賢自然也是容易理解。

一個齋字,突出一個樸素氣質,又能使人聯想到書齋,感覺到像是重要的地方。

當然,名字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劃分蛋糕。

能夠參加此第一屆村賢齋會議的,自然都是村裡的重要人物。

林同曦為了避免考慮錯漏,還特地讓老村長李長河看了一眼,這才形成最終的名單。

實際參加會議的人有十五人:林同曦、陳雲軒、蘇若雪;李長河、李文遠、李陽昊;趙老太君、趙德山、趙守中;周鐵柱、周文彬;王明教、石開山、張淑蘭、植培元。

主角團三人自不必說,而李家、趙家分別選出了三個代表,其中李陽昊是李長河的弟弟,在李家的地位僅次於李長河。

周鐵柱、周文彬二人則是在之前表現突出,前者孔武有力,氣場十足,後者識字且會算數,受過林同曦指點。

至於王明教、石開山、張淑蘭則是比較熱心,在外姓裡面算是比較有名的了。

而最後面的植培元,可以說是外來融入到青石村的流民代表,有經商經驗,後逃難至此,並因積極幫青石村的忙而廣受好評。

林同曦拿出方案,表明自己打算先成立兩個機構,一者是村賢齋,另一者則是執事房。

前者負責制定戰略,後者負責執行戰略。

當然,林同曦其實還想成立兩個機構,其職能分別是定事、議事。

但因為這兩個機構目前還沒確定好人選,且需要依賴前兩個機構開展工作,便暫時擱置下來。

“同曦少俠,我實在不懂,為何還得有兩個機構?咱們就這麼大個村子,會不會有點大題小做?”植培元提出疑惑,他先前曾在玉宛城經商,對官府的機構也有所瞭解。

“那不設定兩個機構也成,統一叫村長和副村長咯?”趙鐵柱倒是不在意具體的細節,反正他有實際的名聲就好。

“不不不,一個村有這麼多個副村長也太離譜了……”李文遠搖搖頭。

“呵,我說你們這群臭小子,祖宗就規定了一個村長,你們還非得搞什麼副村長,還有搞什麼機構,簡直是糊塗。”趙德山對林同曦的改革新策表達不滿。

他的長子趙守中拉了拉他的衣袖,小聲道:“爹,您就消停點吧……這對於我們趙家也是有利的,何況名義上不設立,可實際上還是有人幹著副村長的活,還不如設一個副村長,這對於幹活的人也有好處。”

大家七嘴八舌,林同曦在召開會議前也大致預料到了他們的反應,並一一作出解答。

青石村雖小,但是各類事務繁雜,想好好發展就必須科學分工。

而分工,就肯定要分門別類,而分門別類就必須劃分出幾個機構。

目前,劃蛋糕的人總共有十五個,成立兩個機構的話,這個數量是比較合適的。

至於村長和副村長的名稱,一個村有十幾個副村長,聽起來就很誇張。

分成兩個機構,然後不同機構叫不同職務。

而且職務不同,又可以劃分排名之類的,體現尊卑。

在最後,林同曦還說出了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各位,我們的會議可不只是開開而已,此後每一屆村賢齋、執事房的名單都會被計入到村志當中。”

趙德山聽到這個,頓時激動起來,要知道他想當村長的意願可不是一兩天了。

而他想當村長的理由也很簡單,那便是希望後人知道他的事蹟,類似於讀書人希望名垂青史的感覺。

當然,除了趙德山外,其他人聽到也是紛紛動心。

要知道入村志的都得是大事,自己要是這麼一進的話,在村裡的地位都得漲不少。

見眾人沒有其他反對意見,林同曦便宣佈成立這兩個機構的決定。

接著,又將機構人員名單和分工唸了一遍。

在村賢齋內,林同曦任村賢令,全面負責村賢齋工作。

陳雲軒、蘇若雪分別為村賢尹,陳雲軒負責管執事房,蘇若雪則協助處理村賢齋日常事務。

李長河、趙老太君、趙德山、李陽昊則分別為村賢卿,負責分管對應重要工作。

在執事房內,則由陳雲軒兼任執事房總執事,即村長,全面負責執事房工作。

周文彬、周鐵柱、王明教、李文遠、石開山、張淑蘭、植培元分別為副村長,分別分管財務、安保、教育、民政、礦業、農業、商貿。

這一安排,是照顧到了他們各自的特長。

至於剩下的幾人,林同曦則打算將他們作為決事廟、議事堂的候選人。

在名單一出後,眾人皆是點頭同意。

而後,林同曦又提出了好幾個想法,也分別透過。

會議開到晚上,林同曦終於宣佈會議結束,大家各回各家。

“同曦兄,不得不說……你的思維與常人不一樣。”陳雲軒不禁感嘆。

“噢?怎麼不一樣了?”林同曦好奇地回應。

“在下的認知當中,一個縣至多也不過五個縣官,而同曦兄這一下子弄出了十幾個乃至更多的職務,在下實屬有些被驚到了。”陳雲軒解釋起自己的疑惑。

對於陳雲軒的想法,林同曦也表示理解,畢竟五百個人的村子,實在不足以容納這麼多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