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讓古代人見識一下現代理論的魅力!
林同曦深吸一口氣,而後開始理論輸出:“那我就獻醜了,我的觀點和辰軒兄不一樣,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是——保民!”
蘇無涯聽到這個詞,眼睛一亮。
這倒是個新鮮的觀點,保皇派的觀點他已經聽到耳朵都起繭了。
“哦?保民這個觀點倒是新穎,請小友細說。”
在蘇無涯看來,林辰軒的觀點沒什麼新意,跟五大書院的書呆子一樣,照本宣科,毫無新意,又不合實際。
林同曦深吸一口氣,隨後開始了他的表演。
“咳咳,我的觀點比較奇特,前輩莫要介意。”
“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古今中外,能成就帝王事業者,無不得到百姓擁護,可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亂世之所以亂,無非是百姓混不下去了。皇帝治理不當,各地民不聊生,東西都吃不起了,還會管什麼禮法教令?”
“更糟的是,貪官汙吏還會濫徵賦稅,百姓本就糧食不足,如今還要交出去一部分!”
“不是餓死,就是揭竿而起,為之奈何?”
“百姓很簡單,誰給飯吃,就跟著誰。”
“因此,救亂世之藥無非二字,便是保民。”
林同曦一口氣說完,他的觀點也很簡單,便是民本路線。
“以小友來看,應當如何保民?”蘇無涯接著發問。
果然,林同曦沒猜錯!
這個觀點很對蘇無涯胃口!他看起來就像是那種離經叛道的高人!
接下來,就只需要提出具體舉措就行了。
“一是發展耕種,保障生計。有飯吃,百姓才不會餓死,才有力氣種植更多糧食,才願意跟著我方。”
“二是強化武備,保障安全。只有士兵強大,才能震懾不軌,才能抵禦其他人的攻擊,才能護百姓周全。百姓安全得以保障,則更願意支援我方。”
“三是合縱連橫,保障道義。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除生計、安全之外,百姓還講究道義。”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像昏君一樣坑害天下眾人,即失道,那麼遲早有一天會遭到眾人的背叛,亂世因此而生。”
“相反,如果能實行一種能統合多數人的道路,即得道,便可得到他們的援助,以眾人之力勝不道之力。
“百姓見我方盟友眾多,則會認為我方是得道者,從而擁護我方。”
聽了林同曦的論斷,眾人皆是一驚。
“我還是聽這種說法,聽起來好有道理!”蘇若雪感嘆。
“不錯。”蘇無涯對林同曦的欣賞又深了一層,臉上的笑意已然壓抑不住。
古往今來,很少人會把百姓的重要性提高到這麼重要的地位,在這基礎上提出詳細的舉措更是少之又少。
原因無他,強調尊皇更能維護自身階層利益罷了。
至於百姓,則有苦難言,總不能跟皇權對著幹吧?難不成不要命?
“同曦兄……這未免……太過離經叛道!”陳雲軒的三觀受到極大震撼,從小到大他都被教育要遵循三綱五常,以皇權為重。
如今突然跟他說要以民為重,這實在是有些接受不了。
蘇無涯一聽,臉上的笑容頓時冷了下來,“呵,離經叛道又有何不可?若能解這亂世之毒,這藥便是一味良藥!”
多年前,他曾經是宮廷御醫,替先帝醫治過疾病。
也正是在那時候,他目睹了赤順帝從明君墮化為昏君的過程。
十五年前,赤順帝起兵抗擊塞狄入侵,成功收復國土。
統治初期,赤順帝鼓勵耕種,發展武備,整治吏治,社稷一度欣欣向榮。
可沒過多久,曾經的明君就沉浸酒色,不思朝政,將權柄讓與奸臣,導致亂象橫生,百姓苦不堪言。
蘇無涯也是在那之後才逃離宮中,遠離那髒汙之地。
蘇無涯不禁回憶起往事,內心百感交集,既有對往事的感慨,又有聽到保民之策的興奮。
他轉身進入一間房子,拿出一個精緻的木盒。
“小友,實不相瞞。我受好友所託,尋找可結束亂世之人。”
“他臨走前,曾將一寶物交給我保管,待到有緣人出現時,再將一寶物轉交給他。”
林同曦內心滿是激動,他果然沒猜錯,機遇來了!
“如今看來,你便是這有緣人了,願你能救百姓於水火!”
神醫態度很是誠懇,全無先前不羈的氣質。
“小友,這亂世和寶物便託付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