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三種,雖然好吃,但都是乾貨,味道過於濃烈。尤其是竹蓀,自帶一股肥皂味,去味還得漂很久。
而且,即使後三種更貴,但在這個季節,她還是最喜歡新鮮的雞油菌。
畢竟萬物有其生長季節,時令也是最佳調味料。
但雞油菌也不能釀啊……
正左右糾結,趙曉婧想起呂洪文曾從家鄉寄來的菌子,其中最好吃,味道最特別的是雞樅菌,但當時雞樅不是季節,呂洪文就帶了一瓶家裡在雞樅的季節攢下,給他做的雞樅油……
雞樅油!電光火石間,趙曉婧眉頭一展,拔腿就往小廳走。
生汆圓子加輔料不行,會破壞本身的口感和鮮美,變成XX圓子而非生汆圓子,但是加油可以啊!
做餡料本身就是要加油的!
熬菌油,總行吧?
不僅能複合眾多山珍的味道,而且油中濃縮的都是精華,只需要正常劑量加那麼半勺,圓子中就會有若隱若現的菌菇獨特風味,但又不至於太過霸道,不會像香菇圓子一樣一口咬下立時便能分辨出這是香菇圓子,是熟悉的味道那種感覺。
回到灶臺,趙曉婧立馬開始處理各類菌子。
幹菌剛才泡的有多的,只用再洗一些新鮮的雞油菌。
倒油,大蒜、花椒、草果、香葉、八角打底,油熱先下香料,之後再下入洗乾淨又攥幹水分的雞油菌,待雞油菌微微變色,再下入泡開又撕成小塊的雞樅菌、牛肝菌。
之後微微攪動鍋鏟,以中小火慢熬的同時,開始重新剁餡……
下午兩點,趙曉婧終於抽出時間吃掉了節目組送的午飯,在吃過之後,將小碗分裝又吹過風扇終於晾涼的菌油加入餡料之中。
這期間她已經熬了三次菌油。第一鍋菌油由於熬製時間沒把握好失敗了,第二次菌油沒失敗,但她覺得香味不夠,中途又加了香料,但時機不對,於是又調整後熬了第三次。第三次,調整菌子的比例,同時減少兩味香料加了更多菌子之後,油的味道果然階梯式提升了。
趙曉婧將半勺菌油倒入餡料之後,頗具期待的攪拌起來。
為了防止餡料也做失敗,餡料她也多剁了幾份,即使這份不成,還有其他的餡料備份,再不成,第一次的生汆圓子也是保底方案。
兩點二十,菌油調的生汆圓子全部成型,在似開未開的水面上靜靜漂浮。
趙曉婧舀起一個,稍微吹涼之後便迫不及待塞進嘴中。
入口,是生汆圓子特有的鮮嫩和顆粒感,一開始還沒覺得和第一次有什麼不同,但隨著咀嚼,微微溢位的汁水在口腔打轉,舌尖敏感的味蕾馬上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鮮香漸次傳來,若有似無的,要仔細琢磨,回味,才恍然發覺是菌子帶著油香的複合氣息。
只這截然不同的一點小味道,卻像是畫龍點睛一般,使生汆圓子披上了一層脫胎換骨的神秘和恍然大悟的驚喜,勾的人迫不及待想吃下第二口,第三口。
直到第三個生汆圓子不知不覺吃完,趙曉婧才舒一口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