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之前那番論調,林魚琢磨了一下後,發現問題一大把好吧,先說這個鬼影實錄,這部號稱投資1.1萬美金,但最終席捲了上億票房的電影。
可人家實際上由派拉蒙發行,宣發費用花了1800萬。
是的,你電影還得宣發吶,你就這樣捧個電影盒子去院線,0名氣,0宣傳,人家憑什麼給你安排場次啊。
真不怕給你安排了,他0上座率,虧到神志不清啊。
就當他篤定你質量驚為天人,你這打算靠自來水,水出口碑來,你是覺得自己是氣運之子還是咋的。
所以,林魚的思路是走網路大電影,直接不走院線去分賬。
但這樣的問題是,上限非常的低下。
如今頂級的網路大電影,極限分賬至多三千多萬,而正常情況下,一千萬的分賬已經可以派進年度電影前十了。
說白了,一個特別小的市場,不到沒辦法,不會有人把精品製作的電影投網際網路的。
投網際網路的,甚至是一些網紅級的電影。。。質量可想而知。
但是,林魚嘛。。不差這些電影來霍霍。
那為什麼選鬼影實錄呢,因為鬼影實錄是一部手持DV拍攝的偽紀錄片電影,它不但可以幫林魚省下攝影機費用,還可以固定畫面。
是的,它直接解決了一切關於運鏡方面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林魚的入手難度。
而剩下唯一一個天大的難題,那就是“本土化”
如今,雖然文教大興,世界和睦,但大體上的文化差異還是有的,譬如中式恐怖,日式和美式,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照搬鬼影實錄怕是有點天真。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是一部偽紀錄片形式的電影,這種寫實的本身是一種可以超越文化隔閡的拍攝方式,關鍵在於你對背景,人物和房子,你是怎麼個設計和規劃的。
譬如那個男人來自地球……,這就幾乎沒法本土化,人那劇本里寫的啥,長生不死的教授,扮演過耶穌,冒充過上帝。。這文化屬性也相差忒遠了。
你本土化從李白開始是吧,這要能本土化好才真是見了鬼了,咱不是說一定不行,而是這個難度大的上天。
這動不動直接抄那個男人來自地球是咋尋思的呢,起碼你考慮過改耶穌這個問題了嗎。
況且,一旦你本土化的不太好,一群男人坐一個屋子裡扯淡聊天的電影。。說實話,也就是那個男人來自地球拍的好,寫真了。
稍稍功力差了一點,這就是個神經病電影好吧。
而靈異電影自古市場牛。
總之,試一試唄,成本又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