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舒晴這個手串上有一個串珠和當初王秋手上的手串上的串珠一模一樣。
郭遠的表情有些古怪,他忍不住問道:“舒晴,你手上這個......”
“老闆您說這個手串?”
郭遠點了點頭。
“老闆您也覺得漂亮?”
有一說一,程舒晴這個手串大多串珠都是造型誇張,只有為數不多幾顆的串珠造型才是比較正常的那種,其中就包括了和王秋那串造型一模一樣的。
在郭遠的審美看來真不算漂亮,但郭遠還是違心的點了點頭,善意的謊言往往會讓人開心。
果然程舒晴臉上露出了笑容:“老闆,我這串手鍊是最近非常非常火的APM的輕奢珠寶,一個珠子平均400多,這些都是我精心挑選的。”
“輕奢珠寶?潘多拉這種的?”
“咦老闆您還知道潘多拉呢?我還以為像您這種直.....咳咳!帥哥對我們女生帶的東西不感興趣呢!”
郭遠聞言翻了個白眼,程舒晴剛剛是想說直男的吧?
不過說實話,大多數珠寶他還真不認識,郭遠會知道潘多拉,單純是因為他在島國留學的時候,這個牌子火的一塌糊塗,可以說是島國年輕女生最愛。
郭遠的好友佐山玲子就特別喜歡這個東西。
郭遠當時特意瞭解過,所謂輕奢珠寶本質不是珠寶,而是一種快時尚文化。
就拿當時在島國特別火的潘多拉來說,這家公司1982年才誕生在丹麥,他們最具標誌性的爆款產品是串珠手鍊。
基本形式就是一根平平無奇的手鍊穿起幾顆十幾顆不同珠寶打造成的串珠。
因為串珠的搭配不同,每一根手鍊某種程度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手鍊早在19世紀末的維多利亞時代就在英美地區流行開來,但潘多拉在這個品類上多少算是做了點創新。
過去的串珠大多數以鑽石和貴重珠寶為原料,但潘多拉採用的是比較平價的院貌,例如琺琅或者鋯石。
但最重要的是,潘多拉和大多數珠寶店把手鍊作為完整的單品銷售不一樣,潘多拉是把手鍊和一顆一顆的串珠單獨售賣,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消費能力購買和搭配。
這種拆分零售的方式有幾個好處,首先是門檻低,消費者只需要買一根鏈子,一顆珠子就能入門,當初佐山玲子就是花了5000日元買了一顆串珠就開始入坑了。
這種購買方式,消費者單次購物的成本就相對降低。
不過單顆串珠看起來雖然不貴,但一串手鍊要帶呢,少說也得十幾顆串珠看起來才不會太空,加起來也是大幾千元的消費。
這個模式允許消費者後續慢慢購買其他串珠,於是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復購,這就有點分期付款的味道了。
郭遠記得當時佐山玲子每個月都能收到他在米國的老爸打來的錢,每次錢打過來,她都會先去買一顆串珠,有種一入潘門深似海的感覺。
郭遠對於所謂的輕奢珠寶是不感冒的,他覺得潘多拉的珠寶不是黃金,不是寶石,根本就不保值。
潘多拉能火,純粹是給自己的品牌包裝一些美妙的概念。
郭遠記得當時佐山玲子也跟他說過,潘多拉有六七百款串珠,可以隨便搭配,所以潘多拉號稱自家手鍊是可以DIY的,主打的就是手鍊可以讓客戶去表達自我。
什麼表達自我,說的好聽,不就是變著法的坑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