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轉眼間便由小變大,山腰除此廟外別無避雨之所。方甲寅胳膊腿都因為脫力而打顫,實在走不動了,“這廟我開春時來過一回,廟裡只有一老一小倆和尚,這會兒應是一塊出門了。”
“佛祖普度眾生,咱們落難進去歇會兒,不算私闖民宅。”馬三叔說完,目光轉向被兩個隨從扶著的安自遠,讓他也表個態。
在雨中仍站得端方的安自遠贊同,“在下倒無妨,只是林夫人傷重不能再淋雨。逢春將門開啟,咱們進去後再向佛祖請擅入山門之罪。”
已沒力氣說話的林母向眾人點頭道謝,安逢春抽刀砍斷門鎖,推開山門,眾人入內。
生子望了一眼,忍不住激動喊道,“哥,這裡也是觀音廟!”
寺院中央大殿的門開著,不算寬敞的殿內供奉的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觀音像雖沒塑金身,但殿內乾淨整潔,看得這裡的僧人並未荒廢佛事。在觀音像後的稻草裡從小睡到大的沈戈也笑得開心,“咱們到家了。”
因形容狼狽,眾人沒有進大殿,在殿門外拜謝菩薩後,就開始尋找能避雨歇腳的房間。
觀音殿左右各有一個小跨院,殿後還有一處小院。後院是廟裡兩個和尚的居所,因為院中晾著一大一小兩件僧衣。沈戈把掛著僧衣的竹架挪到屋簷下,四下打量,順手抄起一個斗笠,扣在林如玉頭上。林如玉將斗笠微微向上一抬露出眼睛,向沈戈展顏一笑。
兩個人的動作自然,看得安自遠很想一刀挖了沈戈的心,他強壓怒火繼續撐著讀書君子的人設,道,“大殿左右的兩個小院應是齋房。林夫人一家居東院,我等居西院,諸位意下如何?”
林夫人有兩名女眷,獨佔一院非常合理,眾人都沒意見。林母和林如玉謝過眾人,相互攙扶著去了東院。
東院有正房三間,林如玉將母親扶進正房東里間,發現房內有兩張還算寬敞的單人竹床,床上還有被褥,頓時眉開眼笑。
讓母親和阿衡在房裡脫去溼衣,林如玉帶著斗笠進入院內靠西牆的小廚房。小廚房裡雖無柴米油鹽,卻有一口未生鏽的鐵鍋和兩捆乾柴,可以燒熱水。
林如玉剛放下竹編的鍋蓋,大福就提著一桶清水,拿著火摺子進來了。
林如玉高興接過火摺子,“大哥在哪找到的?”
同樣一身溼衣、兩腳泥的林大福憨憨回道,“沈哥給的。”
洪水早發十日,若不是沈戈,她們一家四口難逃這場災難。何其有幸,她在烏沙鎮內結識了沈戈。林如玉笑問,“大哥會用火摺子麼?”
說來慚愧,林如玉在林家時,用的東西樣樣精緻,不知怎麼這種簡陋的火摺子點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