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廟兩個和尚居住的後院左右兩邊,各開闢了一塊菜園,菜畦裡種滿了蔬菜,收拾得乾淨整齊,只有笆邊和院牆下長著些雜草。林如玉在籬笆邊轉悠一圈,帶著一把蒲公英返回廚房。
見她回來,沈戈立刻指著揹簍,邀功似得說道,“這座廟沒被水淹,很快就會有人找上來。我把廚房裡能吃能用的東西收拾了一下,這一揹簍你帶回東院去。等來的人多了,我和三叔、生子也搬到東院去。咱們守住東院,等洪水退了再下山。”
林如玉也正有此意,不過還未來得及收拾,“希望廟裡的兩位僧人能儘快回來。”
廟主人在的話,後來人多少會收斂些。
“下了半晌雨他們還沒回來,應該是出遠門了。”兩人誰也不提兩個和尚可能已經不在的事,沈戈指著林如玉泡在盆裡的馬齒莧,“你喜歡吃這個?”
林如玉解釋道,“馬齒莧又叫長命菜,把它剁碎放進粥裡能止疳痢,治腹痛。咱們泡了洪水又淋了雨,喝馬齒莧粥正好。”
沈戈沒想到林如玉通醫理,十分佩服,“二妹懂得真多。”
“我家做藥材生意,也開了幾家醫館。”林家確實做藥材生意,但林如玉懂得這些,卻不是在家裡學的。
第二世她所在孤兒院的院長出身中醫世家,林如玉自懂事起便被要求背誦中藥圖譜、藥理。
院長這麼安排,不是為了把孤兒們都培育成醫生,而是為了讓孤兒院與眾不同。因為只有孤兒院別具特色,才有人關注,才值得報道,才會有流量和榮譽,這些都能變成孤兒院的運作經費。
正是靠著這些錢,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林如玉才能活到十七歲。不過這些事,就無法對人言了。莫說這裡的人不信,若非印象太深刻太真實,林如玉都懷疑過去的十七年,只是她的一場夢而已。
見林如玉一臉沉重,沈戈撓撓頭,搞不懂她還煩惱什麼。她娘和弟弟,不是都找回來了麼?
林如玉把蒲公英洗淨,放進廚房的藥罐子裡熬煮片刻,喚洗菜的沈戈過來,“你胳膊上有傷,這些雜事我做就好。過來用蒲公英的熱氣燻蒸你胳膊上的傷口,待會兒藥不熱了,再用藥汁擦洗傷口。”
自己胳膊上有傷,她手上也有不少口子呢。沈戈快速洗好菜才走過去,“這樣燻有用?”
“只有一味藥,多少有點用。”林如玉把洗乾淨的馬齒莧切碎放入粥裡,小火繼續熬煮。
坐在桌邊的沈戈見盯梢的安自遠的下屬撤走了,才低聲把西院的事講了一遍,“我猜他的真名一定不叫安自遠,就算他真叫安自遠,也不是‘下蔡安自遠’,否則他不會發那麼毒的誓。”
這裡人都尊神敬鬼,若非真的問心無愧,不會發毒誓。安自遠告訴沈戈的話肯定不是他知道的全部,但他卻起誓了。
林如玉坐在灶邊,神情恍惚。若連安自遠這個名字都是假的,那他究竟是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