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歷史到底會朝著什麼樣的走向發展,朱允熥現在甚至都有些不敢保證了,因為他確實改變了很多的事情。
船隊現在出海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事,另一個大事就是承康皇帝率領文武百官一直到了江邊。
太上皇朱元璋看著龐大的船隊,笑著對朱文垚說道,“看看,咱們現在要過江了。”
朱文垚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一直在宮裡的他是‘沒見識’的,以前覺得新奇的一些東西,現在再看看好像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老朱就頗為自豪的說道,“咱第一回過江的時候,那會兒漁船、小船一大堆,還要防著韃子的大船和炮、箭,現在咱們乘大船,將士們護衛著咱!”
朱文垚不耐煩的伸手推開老朱的臉,出身的看著江面上的大船,這對於小小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震撼。
看著朱文垚如此模樣,老朱還是非常開心的,是該帶著孩子出來見識一下,讓孩子知道天下之大、要他知道外頭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世道。
朱允熥就笑著對老朱說道,“祖父,我可不跟著過江了,一會兒我就準備回宮了。”
“你要是跟著過江,咱立馬收拾你。”老朱就笑著說道,“這就行了,要不是帶著文垚,咱自個兒率幾十兵馬就能回去,這天底下沒幾個人比咱會打仗。”
這不只是開國皇帝的自信,更因為老朱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沒少親自率軍出征,他可不是隻靠權謀等當上皇帝的。
文武百官跟著朱允熥跪下,恭送太上皇登船。只是忽然間有人意識到不對了,太上皇一直都是抱著皇長子呢。
本來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那是因為皇長子自從出生後就被太上皇抱過去養著,大家也都知道太上皇格外偏愛皇長子,走到哪就帶到哪。
太上皇回老家本來就讓人有些不放心的,可是怎麼現在連皇長子也是直接跟著帶回去了?
這,這風險也實在是太大了,這可是一個曾經的皇帝,以及大機率的大明下一任皇帝,怎麼就都回鳳陽了?
七十的老頭,兩歲的孩子,這樣的組合如何能讓人安心?
太上皇和當今天子實在是太任性了,很多的事情根本就是不和朝臣們商量,幾乎就是將這些大臣們給矇在鼓裡呢。
只是在這個時候這些大臣們看似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因為這就屬於木已成舟了,他們在這個時候也確實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朱允熥對於大臣們的一些埋怨和不滿也是早就有所預料,只不過顯然也是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了。
主要就是因為木已成舟,就算是現在大臣們有些意見,現在也只能是不斷的勸諫,是希望這樣的事情以後不能再次出現了。
至於攔下船隊、讓太上皇回心轉意,這滿朝文武沒人認為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還是不要去做那些看似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吧。
其實仔細想想,也用不著特別擔心,畢竟太上皇看著就是身體狀況非常好。
就算是一些五六十歲的官員,在看到了雄偉魁梧的太上皇輕鬆的單手抱著皇長子昂首闊步,這都要為自己感覺到汗顏。
太上皇只是頭髮白了,別人帶孩子帶的心力憔悴,但是太上皇帶孩子顯然是越帶越精神,根本就不需要別人去攙扶等等。
更何況雖然太上皇和當今天子看似任性,可是準備工作也非常充分,帶了足夠多的兵馬護衛,太監、侍女等等也有很多。
所以也沒什麼太多可操心的,只要路上細心一點,那也沒什麼大問題,畢竟鳳陽離應天府也不算遠。
老朱帶著朱文垚回鳳陽老家,這件事情也就是這麼順利的展開了,這時候就根本不用去多想什麼,現在有了一個看似非常不錯的結果就行。
事情現在已經辦了,而且看起來還是有著不錯的效果,朱允熥也比較滿意。
朱允熥回到了皇宮,召見徐輝祖問道,“麓川那邊的事情現在安排的怎麼樣了?”
徐輝祖立刻回答說道,“回陛下,潁國公與涼國公已經寫好了出兵詳略,只是臨陣之事尚且需要西平侯決斷。”
朱允熥笑著點頭說道,“兩位老將是給了他們的帶兵心得,西平侯臨機決斷,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做法了。用不著在千里之外瞎指揮,西平侯有本事取勝。”
不只是朱允熥這麼認為,徐輝祖也是這麼認為。
因為沐春少年從軍,他已經有二十年的軍旅經驗了。
沐春可是十五六的時候就跟著沐英在雲南廝殺,他的戰場經驗十分豐富,也數次領軍鎮壓一些土司的叛亂等等。
雲南那邊的情況沒幾個人比沐春更加清楚了,所以在應天府的這些人就別遙控指揮了,最多給些參考建議,而不是去限制沐春的發揮。
朱允熥可不會微操,不要說千里之外的雲南了,就算是近一點的地方出現戰事,他也不會微操。
只給自己對於戰爭的看法,以及需要將領們需要完成的任務就行,其他的臨陣之事就是將領的發揮了,畢竟隔行如隔山。
朱允熥隨即開口說道,“曹國公現在回鳳陽了,你也注意一下京衛的事情。你和開國公商議一下,上十二衛的兵馬要調動一下。”
上十二衛就是老朱早期起家的核心京軍隊伍,現在也算是皇帝直接執掌的兵馬,這和一般的京軍還是有些差別。
朱允熥這麼說倒不是打算直接將兵權等徹底放給常升、徐輝祖,只不過也需要這兩位身份特殊的國公去整頓一下這些驕兵悍將。
徐輝祖自然也心裡有數,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他都心裡清楚。
這本來就是個謹慎的人,在朱文垚出生之後更加謹慎了,生怕影響到自家外甥的前程。
畢竟魏國公這一脈的地位本來就穩固、超然,以後勢必也是更加穩固。所以也需要謹慎,避免‘功大難封’,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