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貿的事情對於朱允熥來說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有太多值得關注、重視的理由。
現在短期看來,與之直接相關的是商貿、是讓大明的威望在周邊番國更高。這是事實,這也是很多人都可以一眼看出來的事情。
可是在朱允熥看來,這只是短期的一些事情。長遠的來看,這同樣關係著大明的長遠政策,這是關係著大明的國運。
甚至誇張一點的來說,這是關係著文明、觀念的一些變化,這是一個由皇帝意志作為主導的改變,是從陸權、從農耕文明朝著海洋文明的探索。
這是大事不假,這是長遠的政策不假,但是朱允熥也不能好高務遠,只是想著未來的事情。
做好眼前的事情同樣重要,畢竟想要發展海洋文明,還需要有不俗的國力作為支撐,需要有著非常先進的技術作為保障。
嚴震直再次來到了武英殿,“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
朱允熥笑著開口,“給嚴尚書看座。”
嚴震直有些感動,他這個工部尚書按照很多觀點來看是六部尚書當中排名最末的。可是作為工部尚書,嚴震直幾乎是最受皇帝信任、重視的。
歷兩代明君,這就是嚴震直的感觸。而且兩代帝王都對他恩遇有加,這也使得嚴震直越發誠惶誠恐,生怕自己辜負了皇帝的信任。
洪武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將嚴震直這個糧長一步步的提拔為工部尚書,這是很多所謂滿腹經綸的大臣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現在的承康皇帝更是對嚴震直偏愛有加,很多事情都是交由他來做不說,賞賜、褒獎不斷,任憑其他五部時常有些變動,工部尚書的人選始終沒有動搖。
這已經不只是嚴震直的感觸了,其他一些文武官員也都能夠看得出來。
所謂的禮部尚書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但是任亨泰也好、陳迪也罷,該任用就任用,該罷免就罷免。
而吏部尚書茹瑺作為實權最大的尚書,看似也是皇帝的親信,只是也沒少被訓誡等等。
但是嚴震直就不一樣了,皇帝禮遇不斷,很多涉及到大工程的事情,皇帝看似只信任嚴震直,會徵求這位尚書的意見,這是其他人難以想象的待遇。
“陛下,臣不日就將動身赴杭州。”嚴震直嚴肅的稟報說道,“臣還望陛下恩准,許錦衣衛及五軍都督府派大將同往。”
朱允熥看向嚴震直問道,“那你說說原因,要不然我很難答應。”
嚴震直更為嚴肅的說道,“陛下,此次疏浚運河工程實在太大,沿途官府動員的役夫、工匠等也不少。雖然有朝廷派遣官吏,只是臣尚且擔心不夠。”
朱允熥隱約明白了嚴震直的意思,“你是擔心還有貪官汙吏從中作梗?或者是有地方氏族等從中阻攔?”
嚴震直也不隱瞞自己的想法,“陛下,臣確實有此擔憂,所以這才懇求陛下開恩。”
似乎擔心朱允熥不理解,嚴震直舉例說道,“陛下可能不知,在民間百姓時常會因在耕種時期搶水而械鬥。同村、不同村的,會因水渠的水先去誰的田地,或是水被截留等而鬥起來。”
嚴震直這個舉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現階段如此,以後也是如此。涉及到耕種,灌溉用水等等可是大事,一旦有些乾旱等,搶水爆發爭鬥就屢見不鮮了。
現在如此,以後也會如此,這個道理朱允熥自然也是能夠理解。
朱允熥就點頭說道,“嚴尚書所言甚是,涉及到水源,這就是大事了。搶水會爆發爭鬥,現在疏浚運河,必然也會讓有些良田變得缺了水源。”
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既然是疏浚運河,看似是符合大眾的利益等等。
可是實際情況下也有可能對現有的一些既得利益者造成損失,沒有疏浚運河的時候,那些人的水田不缺少水。
但是疏浚了運河,說不定原先的水源流進了運河。原先的良田,品質就要下降了。
這對於一些人來說肯定是很大的損失了,他們未必會考慮到什麼這樣是造福大眾,他們擔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陛下英明。”嚴震直就開口說道,“大運河雖說現在打斷都是淤塞,不過所流經區域還是有不少良田。現在疏浚了,水系貫通不假,只是有些人必然不安。”
朱允熥就說道,“這事情我心裡明白,回頭讓朱忠和曹國公去找你。”
這就是嚴震直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了,既然他是做實事的人,而且承擔著這麼大的工程,自然也就是需要給與足夠的支援才行。
朱忠可是北鎮撫司的實際最高領導,是當今天子手裡的第一個實權派,這個特務頭子的地位很高,再加上此前揭發太倉港案,風頭隱隱有壓制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的趨勢。
而曹國公李景隆就更加不用說了,這不只是勳貴,這也是外戚,是洪武皇帝和承康皇帝最為倚重的勳貴之一,很多的事情也都會安排這位特殊的勳貴來執行。
讓這兩人去幫忙安排人手,這顯然就是特殊的待遇了,其他的大臣可難以有這般待遇。
雖然皇帝的禮遇和信任一如既往,不過這些顯然也不足以讓嚴震直失態,或者覺得這是多麼大的一件事情。
因為他非常瞭解皇帝,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承康皇帝,這都是非常務實的人,這都是想要將一些事情給徹徹底底的辦好才行。
現在不管是讓朱忠安排人手,或者是讓李景隆去安排一些部屬等,這都是要為接下來的疏浚運河等工程做好準備,這也都是疏浚運河的必備工作。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北段那邊有陳瑄,他本就是軍中出身,我倒是不用擔心太多。”
“陳大人能力出眾,知兵暫且不說,也有疏浚運河、興修水利的經驗。”嚴震直笑著說道,“北段的疏浚任務更重、難度更大,也只能是陳大人擔此重任。”
嚴震直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陳瑄軍伍出身,隨藍玉在平建昌土司月魯帖木兒叛亂時悍勇殺敵。
不過他也參與了對都江堰的維修,這也是大明少有的‘水利專家’,修建浮橋等工程對於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