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陋規,自然沒有存在的必要。”魏知縣繼續裝逼道。氣得分巡道孫道臺七竅生煙,卻偏偏挑不出毛病來。半天時間,他已經清點了一半的糧庫,發現裡頭的存糧,比規定數還多的多,讓人怎麼找麻煩?
“魏知縣,所存庫糧為何遠超限額?”孫道臺冷著臉道:“全天下的糧庫裡,你這是獨一份吧。”
“回稟道臺,因為富陽的耕地稀少,百姓大都不種糧食,全靠購買。”魏知縣解釋道:“一旦出現糧荒,富陽百姓就面臨斷糧的危險,故而本縣不得不多貯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唔,有這傳統麼?”齊道臺奇怪道:“本官怎麼沒聽說過?”
“這是縣老爺新立的規矩……”杜子騰小聲道:“之前也是沒有的。”
“很好,魏知縣少年老成,可謂能吏。”齊道臺看看另兩位道,“我對永豐倉的情況很滿意。”
“下官也一樣看法。”那分守道也點頭道:“一般知縣對常平倉的態度是保倉。其實能把保倉做好,就已是很不錯的了。但魏知縣追求的卻是盈倉,可見魏知縣之實心任事。”
“不錯。”齊道臺點頭道:“只有常平倉充盈起來,一旦這樣的逢上災年,方可確保賑災之急用。”
“看看別處再說吧!”孫道臺卻悶聲道:“災民們住的地方都準備好了麼?”
“基本就緒了,”魏知縣答道:“請諸位大人隨下官來。”
“請。”三位道臺結束了對糧倉的檢查,跟隨魏知縣離開永豐倉。
見眾大人離開,杜子騰趕緊對王賢深深施禮道:“恩公,你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啊。”原先雖然被王賢整得服服帖帖,杜子騰卻不能不產生怨懟,但這下只剩下滿滿的感激了。
“杜大人此番出了大彩,高升指日可待,實在可喜可賀。”王賢淡淡笑道。
“都是恩公的功勞。”杜子騰誠心誠意道:“今後恩公但有差遣,子騰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用你赴湯蹈火。”王賢正色道:“一是把永豐倉看好,二是知會那些糧商,讓他們趕緊去長沙運糧,有多少買多少。”過年時,周洋給王賢拜年,提過已經和長沙的糧商建立聯絡,隨時都可以買糧了。
“可是他們都沒錢了。”杜子騰苦笑道:“錢全都買了糧食,賠給官府了。”
“向錢莊、向鹽商借貸,能借多少借多少,縣裡可以作保,”王賢沉聲道:“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次就能全賺回來,我要不是身在衙門,肯定砸鍋賣鐵也要去販糧。”
“恩公的意思我明白了,多謝恩公指點。”杜子騰重重點頭道:“將來真賺了錢,絕對少不了恩公的一份。”
“那倒不必。”王賢道:“我是為了避免本縣出現糧荒。”
“是啊,”杜子騰深有同感道:“讓這場大風潮害得,各縣估計糧食都短缺,肯定不放糧食外流的。”
這對一般的縣來說問題不大,但對富陽這種高度依賴買糧的縣來說,糧價上漲肯定是別的縣的幾倍,而且依然會出現短缺的局面。為了避免糧荒發生,王賢和魏知縣商量著,從遠處購糧以補不足。
“讓他們三個千萬把這個差事辦好。”王賢吩咐道:“受用無窮、功德無量,這種好事千載難逢。”
“是。”杜子騰恭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