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舞臺通道的陰影中,秦澤軒能夠清晰的看到臺上的情況。
此時,臺上第6組嘉賓已經完成了表演,主持人們正在說著串場詞。
相當給面子,串場的主持人正是主持團隊中排面最大,也是秦澤軒唯二接觸過的兩位——溫勒和毛清瑩。
當然,導演組這麼安排可能也正是因為二人算是對秦澤軒有所瞭解。
這樣介紹的時候,也會更加自然,減少不必要的尷尬。
卻聽溫勒首先說道:“接下來的這位,我來介紹,這是我今年認識的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輕人。”
“哦?溫老師,這位年輕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可還沒出道呢。”
“那這位年輕人到底是誰呢?”
“好的,不賣關子了。
讓我們一起掌聲歡迎我們的老朋友——秦澤軒,為我們帶來他的原創歌曲《晴天》和《斷橋殘雪》。”
主持人完成報幕後,燈光隨之暗下,秦澤軒也在耳麥和工作人員的雙重提示中,按照既定的路線走到舞臺中間站定。
兩秒後,《晴天》前奏響起。
熟悉的旋律直接把不少人拉回到了今年的夏天。
拉帶回到了他們自己的中學時代,頭頂吱呀作響的電風扇,擁擠的座椅和板凳,無窮無盡的試題以及那些青澀而讓人懷念的往事。
秦澤軒卡著點進入,隨之舞臺燈光亮起,熟悉的歌曲響起:
“故事的小黃花,
從出生那年就飄著。
童年的'盪鞦韆,
隨記憶一直晃到現在。”
秦澤軒一開口直接就引發了全場大合唱,這樣的氣氛一直持續到了歌曲結束。
兩首歌之間簡短的暫停後,鋼琴的前奏響起,現場恢復了安靜。
而與現場氛圍形成反差的卻是守在直播前的線上觀眾們。
敏銳的他們第一時間看到了螢幕上打出的作詞:秦澤軒、作曲:秦澤軒、鋼琴:秦澤軒、小提琴:秦澤軒……
一時間彈幕滿屏,觀眾們紛紛誇讚秦澤軒多才多藝。
而此時舞臺的背景也已經切換到了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而從觀眾的視角來看,秦澤軒更是整個人漫步於其中。
“尋不到花的折翼枯葉蝶,
永遠也看不見凋謝;
江南夜色下的小橋屋簷,
讀不懂塞北的荒野。”
秦澤軒一開口,聲音中就帶著濃濃的情感,把歌詞中的那種悽美、無奈表現的淋漓盡致。
“水中寒月如雪,
指尖輕點融解。”
這一句中接連用了“水”、“寒月”、“雪”三個簡單的詞,就直接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
而後半句,卻如神來一筆,“指尖輕點”不僅溶解了眼前的畫面,也輕輕撩撥起人心間的漣漪。
“又想起你的臉;
若是無緣再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