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481章 一個全乎的皇帝!

“本官陳紀,劉焉在何處?”陳紀喝問道。

趙韙躬身道,“劉使君病重,正在養病,還請使君入城。”

“城就不進去了,本官奉旨傳詔。陛下有旨,著令劉焉限期十日自解兵馬,交出印綬,自縊謝罪。否則以叛逆論處,誅十族。陛下憐惜劉焉宗族老臣,有為國小有建設,特恩賜,若劉焉請降,劉璋則可活。”陳紀面無表情的沉聲說道。

“卑職代劉使君領旨謝恩。”趙韙心中一喜,連忙俯身說道。

真的是瞌睡遇見了枕頭,皇帝竟然也想到了劉焉的這個兒子。

不過細細想來,倒也不清楚,聽聞朝中謀臣如雨,這點事自然能算計的清清楚楚。

……

劉辯的這一道旨意,成為了壓倒劉焉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心心念唸的便是他這唯一的獨子劉璋,而皇帝給了他這個兒子。

至於他自己的性命,劉焉現在倒也沒那麼重視了。

昏厥之後,他漸感大限將至,本來恐怕也沒幾日活頭了。

八天後,劉璋被禁衛快馬押送到了綿竹。

父子二人互訴衷腸,大哭了一場。

見到兒子身上也沒少什麼零碎,劉焉的精神反倒還好了一些。

劉辯降旨之後的第九日,劉焉還帶著劉璋出去遊玩了一日。

第十日,劉焉自縊,益州請降。

數日後,兵敗如山倒的遼東公孫度也聽話的逃到了高句麗,請求庇佑。

遼東屬國歸漢。

至此——天下一統,普天同慶。

……

一箇舊的篇章掀過去了,一個新的篇章緊隨其後翻了開來。

朝廷這一次用兵,諸路兵馬皆是速戰速決,遺留下了不少的問題。

而整頓地方,這將是一件無比漫長的事情。

但好在,朝廷如今能臣幹吏不在少數。

中原地區也早已有成功的先例。

尚書檯按部就班調派人手,有條不紊的開始撫民屯田休養生息。

御史臺增制,巡察地方。

同時,朝廷裁撤了刺史,馬騰那個唯一的刺史,移任光祿勳,掌宿衛。

劉辯的行在移駐綿竹之後,大宴三軍,論功行賞。

賈詡因功加兵部尚書。

孫堅遷戶部尚書,其子孫策征討江東宗賊,定朱崖島,加左羽林衛中郎將。

關羽、張飛定交州,加左、右監門衛中郎將,率部移駐長安。

長安增左、右監門衛,掌兵萬八千人。

徐庶在交州屢設奇策,安撫地方,加禮部侍郎。

趙雲在遼東,一日克三城,攻取遼東兩郡,屢立戰功,加右羽林軍中郎將。

他與孫策二人率左右羽林衛駐河南尹,掌兵三萬!

嚴綱與夏侯惇攻取遼東之後,正在攻打三韓,加左、右武|衛中郎將。

左右武|衛駐鄴城,掌兵三萬。

馬岱、閻農、法正、第五儁攻取白馬羌,設奇計兵分三路攻取益州,從正面壓迫劉焉請降,馬岱、閻農加左右驍衛中郎將,第五儁遷工部侍郎,正值少年的法正遷戶部郎中。

劉辯也沒有想到,閻農在涼州撿到的那個小子竟是大名鼎鼎的背主三人組之一法正。

張濟這個混不吝的玩意立下的功勞,多到劉辯細細數來都有些意外。

曾經他是看好張繡的,可卻沒想到張濟異軍突起,反倒殺了個南征北戰。

對於這張濟等人的封賞,朝中多有爭議。

最後還是劉辯力排眾議,以張濟為左驍衛大將軍,夏侯淵為右驍衛大將軍,率馬岱、閻農駐漢中,掌兵三萬。

但爭議最大的卻還是對曹操的封賞。

這個事,劉辯直接就給曹操擺在了明面上,問他要帶兵還是為中都官。

曹操表示想帶兵,甚至他連線下來搞什麼地方都想好了。

就想上西域溜達溜達去,為大漢攻取西域,復強漢之威。

於是乎劉辯便把驃騎將軍給了曹操。

除了實權官職的加封之外,還有勳爵和金銀器物等的封賞。

這個事情一直持續到劉辯從綿竹離開才結束。

劉辯天下布兵十六衛,僕從軍悉數遣返歸家,戰時應徵,閒時為農。

餘下的十六衛駐兵皆為在編軍。

劉辯的行在兜兜轉轉,繞了一個大圈子回到雒陽的時候,潛逃在外的袁術也被曹洪所擒,到了這一步,天下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實現了一統。

最後一個諸侯的聲音,也伴隨著一聲慘叫,消失在了歷史的煙雲中。

屹立在兩江之上,沃土萬里的大漢再度睥睨四方。

劉辯總算是當成了一個全乎的皇帝。

不過到了這一步,漢軍征伐的腳步卻並未停下。

趙雲、夏侯惇已經攆著公孫度殺進了高句麗……

劉辯打算讓這些棒子和那條蚯蚓上的小矮子們,統統去極北之地放牧、挖礦。

永禁南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