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22章 當一個佈局者

就在何太后還天真的覺得她在跟皇帝角力的時候,有人先坐不住了。

此人便是從事中郎王允。

他以從事中郎的職責為由,進了長樂宮,面見了何太后。

這是何太后被幽居長樂宮之後,覲見的第一個外臣。

看到王允,何太后也稍顯意外。

原本在她的心中,即便是想請她再度主持朝政,來的人也應該是三公。

而不是區區從事中郎。

但想想王允曾經的事蹟,以及他在朝堂之上的口碑,何太后又覺得,如果朝堂公卿們想要派個人試探一下她這個太后的口風,王允無疑是一個最佳的人選。

若不是因為得罪了張讓,王允的仕途絕對會是一帆風順的。

他被下獄時,三公可是兩度聯袂上疏,請求皇帝寬宥。

這是極其少見的,也足以證明王允此人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

“王卿因何事而來?”

何太后隱於珠簾之後,旁邊站著拄著柺杖,一隻袖子空蕩蕩的張讓。

“太后容稟,臣心中有些疑惑,想請教太后。”時年已五十二歲的王允伏於殿上,姿態卻一如他年輕時候般意氣風發,不卑不亢。

看著王允那張臉,再想想自己此刻的悲慘模樣,張讓的臉色陡然陰沉了下來。

“何事?”何太后不疾不徐的問道。

“太后,幷州牧董卓並不見任何謀逆之心,太后為何要殺他?”王允問道。

“殺他的是皇帝,與我何關!”何太后冷笑了一聲,“怎麼?王中郎這是為董卓來打抱不平來了?人都已經死了,你在此地哭冤又有何用?”

“臣不敢,臣只是心中有疑惑,始終難解,故而貿然斗膽前來一問。”王允像是講故事一般,語氣很是平靜的說道,“受大將軍徵召而來的各地兵馬不少,朝廷卻唯獨定了董卓謀逆之罪,恐怕不只是臣心中想不明白。”

“朝堂之上其他的公卿大夫們,應當也想不明白。”

“此事,你當去問陛下,而不是來此地來問我!”何太后冷聲道。

王允的語氣,讓她瞬間便想起了最近所遭遇的種種事情。

也讓她一下子就覺得王允這是在刻意的侮辱他。

何太后並不覺得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滿朝公卿還不知道她已經被皇帝幽禁。

王允苦笑道,“臣來覲見太后,也正有說說此事之意。”

“陛下年幼,少不更事,太后與太傅當加以規勸。”

“朝堂之上,陛下才坐了短短數天,如今便已住進了西園,親自盯著重修裸遊苑,而不理政事了。陛下乃是一國之君,如此肆意妄為,這不利社稷啊太后。”

何太后眉頭有些歡快的向上一掀,“陛下當真如此?”

“看來太后也並不知此事,陛下這數日之間已徵召了數千壯勇,正在全力重修西園,這非明君之兆,臣請太后為國事三思,好生規勸陛下。”王允拜在地,沉聲說道。

只可惜,他的這些話何太后壓根一個字都沒有聽見耳中。

她現在滿腦子全是皇帝不理政事,直接住進西園了。

這件事於何太后而言,就像是大海上的航船,忽然間看見了明亮的燈塔。

讓她心中雀躍,心潮一浪接著一浪,瞬間就聯想到了很多的事。

“朕知道了。”何太后扭了扭腰,好讓自己坐的更端正,看起來更加的莊嚴。

自稱也在瞬間變成了——朕。

見王允還伏在殿上不走,何太后又問道:“王中朗可還有其他事?”

“臣以為朝廷對西涼兵趕盡殺絕的處置,有些不妥。”王允說道。

“不管董卓是真謀逆,還是被冤枉的,但如今首惡董卓已除,朝廷應該寬待那些英勇善戰的將士,而不是斬盡殺絕。他們只是聽令行事,聞令而動,罪不在他們。謀逆,也並非是他們本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