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直播帶貨,富養了攝政王

第21章 勞作一年的收成

米鋪的夥計認識他們,直徑叫他們將米袋搬到後院稱重,柳月腿腳不便就留在了大廳。趁機觀察起了米鋪的物價。

米鋪糧食的種類很豐富,從二十三文一斤的精米,二十文一斤的白麵、十六文一斤的黃面、到十二文一斤陳米、十文一斤的糙米都有。

若是按照一文錢等於現代的五毛錢來算的話,古代的糧食價格要比現代高個十倍,要是她們隨意穿梭時空,就當個糧食中間商她也很賺上不少。

柳月還看見了一些獨數古古代的特色糧食:糠,五文一斤。

柳月咂舌,在現代糠可是豬都不太願意吃的東西,什麼樣的人才會買糠啊!

米鋪的掌櫃是個身寬體胖的眯眯眼,懶散的坐在太師椅上看著沈清彥和沈景城將米放到稱上稱重,手指在算盤上撥動算珠。

“你們家米不錯,我按照十八文一斤算,一共是十五兩六百六十文。”

這未免也太少了,柳月有些愕然。這可不是產量富裕的現代,一畝地種出來一百八十斤的糧食已經算是高產了,沈家的五畝地一共收穫了八百七十斤大米可謂是大豐收了。

但這樣的大豐收居然只能換取十幾兩銀子,

這可是沈家勞作了整整一年的收穫,居然才賣出了這麼點錢。而這筆銀子將是沈家未來一年的開銷。

要知道在古裝劇,古言小說中那些男主為女主送根簪子就要上千兩,那得種多少斤稻穀才行?一根簪子就需要百戶的農民勞作一年才行。

這貧富差距,可真是.......

再者,沈家掙了十五兩銀子這還是建立在沈清彥本身是個秀才,免了賦稅,加上因為柳月裡有物資,所以沈家沒留餘糧的情況下,那些普通的勞作家庭勞作一年下來,到手不過十兩銀子?

怪不得沈家之前連白米都捨不得吃,這換做誰也捨不得那麼奢侈啊!

古代底層農民的生活實在是太艱苦了。

柳月愈發堅定了要掙錢的想法。

沈清彥對這筆銀子還挺滿意的,將錢收進荷包,便拱手要告辭。

米鋪的徐掌櫃卻又問了句:“你不買點東西嗎?”

通常來賣米的農戶們在買了自家種的精米後,會花錢買一些陳米、糙米帶回家,徐掌櫃做慣了兩筆買賣,突然碰上個單筆的生意,不免有些奇怪。

柳月可是空間裡有幾十噸大米的人,自然不願意讓沈清彥花掉自己來之不易的銀子,含糊的說了句家裡的糧食還有剩餘就拉著沈清彥出來了。

賣完米,沈清彥要去官府給柳月辦理戶籍,因為不知道辦理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便沒讓柳月她們跟著,而是沈景城駕車帶柳月去書院找沈景城,讓他後天書院放假時回家。

至於為什麼要回家?

自然是因著,沈清彥和柳月預計在後日辦理婚宴。

雙方約定了在城門口的那顆柳樹前匯合後,便分道揚鑣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