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寒風凜冽,太原城內銀裝素裹,一片肅殺之氣。
雖然距離上次鬼子的大規模掃蕩已經過去了三天,但城內依然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之中,鬼子們巡邏的身影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他們時刻準備著鎮壓任何反抗的苗頭。
“終於混進來了,在這戰亂年代出行,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稍不留神就會被不知從哪兒打來的炮彈送回老家。”王凡長舒一口氣,感嘆不已。
從獨立團的趙家裕村到太原城,雖不過百餘公里的路程,若在和平年代,駕一輛馬車,不過半日時光便可抵達。
但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隨時都可能遭遇未知的變故,最終他竟耗費了十幾天的時間才抵達太原城內。
王凡走在太原城的街頭,看著街道兩旁的商鋪緊閉門窗,只有少數幾家掛著紅燈籠的酒樓茶肆還開著門,卻也是冷清得很,客人稀少。遠處,偶爾還能聽到鬼子的吆喝聲和巡邏的軍靴聲,讓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種沉重而壓抑的氛圍中。
王凡決定找個地方休息一下,順便打聽情報。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地方,莫過於酒樓茶肆了。
他快步走向其中一家看似比較熱鬧的酒樓,打算在那裡暫時安頓下來,同時探聽一些有關當前局勢的訊息。
“‘聚賢樓’?這名字聽著耳熟。”王凡嗅到酒香,眼前出現一座古樸酒樓。青石牆體,匾額上的“聚賢樓”三字蒼勁有力。紅燈籠搖曳,為這肅冬增添一抹暖意。走進樓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百姓圍桌而聚,交談暢飲,尋求亂世中的片刻安寧。
踏入酒樓,王凡感受到一股微弱的暖意。與外面的寒冷與寂靜相比,這裡雖不喧囂,卻也顯得相對寧靜。幾個客人低聲交談,酒杯偶爾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打破了周圍的沉寂。
店小二眼尖,見有客人進門,忙不迭地迎上前來,臉上堆著職業的笑容:“客官,裡邊請!您是要打尖還是住店?”
“給我安排一間上房,我打算在此小住三日。”王凡微微一笑,聲音平靜而有力。
店小二聞言,熱情地引著王凡來到櫃檯前。趙掌櫃,一位身材中等、面容和善的中年人,正在櫃檯後此忙碌著,他不著痕跡地打量著王凡,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這位客官,您可真是好眼光,選了我們酒樓的上房。”趙掌櫃微笑著說,“這上房一日僅需五塊銀元,連住三日的話,優惠下來一共十三塊銀元。”
王凡從空間中掏出一把銀元,這些都是從鬼子身上收刮來的,隨意地放在櫃檯上,淡淡道:“這些應該足夠了。”
趙掌櫃接過銀元,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爺您放心,我這就吩咐小二為您安排最好的上房。”說著,便對小二使了個眼色。
店小二領會後迅速行動,引領王凡前往樓上的房間。然而,就在王凡即將踏上樓梯的那一刻,他聽到了一樓傳來的議論聲,其中竟然提到了熟人孫德勝的名字。他心中一動,停下了腳步,側耳傾聽。
店小二注意到王凡的異常舉動,他輕輕走近,輕聲問道:“客官,可是有何不妥?”
王凡擺了擺手,示意他稍等。片刻後,王凡轉頭對店小二說:“勞煩小二,先不忙上樓,容我再聽片刻。”
店小二點頭應允,兩人便一同站在樓梯口,靜靜地聽著下面的議論。
張老漢坐在靠近窗邊的位置,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棉襖,雙手捧著熱氣騰騰的茶杯,時不時地呵氣暖手,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沉痛。他清了清嗓子,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
此時,一位食客忍不住低聲痛罵道:“小鬼子真是無惡不作,前兩天還搶了我家的糧食,連一口熱飯都不給我們留。”另一位食客也憤憤不平地附和:“是啊,這城裡的鬼子簡直欺人太甚,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些惡魔啊。”
張老漢聞言,心中一沉,但他很快調整情緒,繼續講述:“各位,老朽有話要說。”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滄桑,“三天前,我在逃難的路上,親眼目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李二嫂坐在張老漢旁邊,她輕輕拍了拍張老漢的手背,接過話茬:“是啊,我也看到了。那天,鬼子騎兵像潮水一樣湧來,把我們的人馬圍了個水洩不通。”
小王站在一旁,他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我告訴你們,那場戰鬥真是太慘烈了。咱們的孫德勝連長,他為了保護大家撤退,竟然用了那種禁忌的招式,整個人都被火焰包圍了,像是個戰神一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