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這裡找到合適的人。”
李東心裡嘀咕著,推開了影劇院的大門。
一進門,就聽到裡面傳來陣陣練聲的聲音。有人在唱二人轉,也有人在練美聲,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倒也熱鬧。
“有人嗎?”
李東朝裡面喊了一聲。
“來了來了!”
一個穿著樸素練功服的年輕人快步走了過來。他二十多歲,個子不高,但眼神很有神采。
“您找誰?”
年輕人熱情地問道。
“我找會唱歌的演員,有點事想談談。”
李東直接說明了來意。
年輕人眼睛一亮:“您是想請演員嗎?我叫鄭國斌,是這裡的演員。”
“什麼事先別急著說。”鄭國斌打量著李東,“您看起來不像一般人,是做什麼的?”
李東笑了笑:“我開了家水果店,想請人去表演幾天,助助興。”
“水果店?”鄭國斌有些意外,“在哪裡?”
“水果批發城那邊。”
“哦!那地方我知道。”鄭國斌點點頭,“您想請人去唱歌?”
“對,就是這個意思。”
李東看這個小夥子挺機靈,印象不錯。
“不過……”鄭國斌猶豫了一下,“我們這裡是集體性質的,個人不能私自接活。”
“什麼意思?”
李東一愣。
“我們是國營影劇院,屬於集體制。要是私下接活,那可是違規的。”
鄭國斌解釋道。
“如果您真想請人,得跟我們經理談。只有經理同意了,我們才能出去表演。”
李東聽完鄭國斌的話,點了點頭。
“原來還有這種門道,看來我對這個圈子瞭解得還不夠深。”
他在腦海中快速盤算著。
80年代的集體制經營確實有它的特殊性,個人無法直接決定外出表演的事宜,一切都要透過組織,透過管理層。
“既然是集體制,那我就按他們的規矩來,反正最終目的是把事辦成。”
李東調整了策略,認識到應該直接與管理層談判的必要性。
“那好,我們去找你們經理談談。”
李東說道。
“你帶我去見見你們周經理。”
鄭國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好嘞!李老闆,您跟我來。”
鄭國斌積極主動地帶路,他心裡清楚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絕對不能錯過。
兩人穿過排練大廳,從藝術氛圍濃厚的表演區域走向管理辦公區。
環境從文藝轉向正式,氛圍也變得嚴肅起來。
李東從旁觀者變為正式的商務洽談者,身份的轉換讓他更加專注。
“周經理!”
鄭國斌敲響了辦公室的門。
“有位老闆想和咱們談個生意。”
“進來。”
裡面傳來一箇中年男人的聲音。
周經理放下手中的雜誌,抬起頭看著走進來的兩個人。
他是個典型的80年代國企管理者,四十多歲,戴著眼鏡,說話間透著權威感,又精於算計。
“周經理,這位老闆有個生意想和咱們談談。”
鄭國斌鄭重地介紹著李東。
周經理審視著李東,從穿著打扮到氣質神態,很快判斷出這是個有實力的人。
“什麼生意?說來聽聽。”
周經理的態度變得認真起來,對經濟效益顯示出了敏.感性。
“我開了家水果店,想請貴單位派個人過去助興幾天。”
李東客氣地說明來意。
“讓我那小店也熱鬧熱鬧。”
鄭國斌在一旁補充:“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周經理看了看鄭國斌。
“你覺得他合適?”
這話問得很有分寸,既試探了李東的具體要求,又確認了鄭國斌的意願。
“就是鄭國斌這樣的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