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拿出瓷盆,端端正正地放在那張紙旁,自己則蹲在一邊,靜靜等待有緣人的出現。
第一天,沒有一個人來問。
第二天,有幾個路人好奇地看了一眼,卻搖頭走開。
到了第三天中午,烈日炎炎,汗水順著李東的額頭流下。
他已經連續三天守在這個位置,只有晚上回到附近一家最便宜的旅店休息。
身上的錢所剩無幾,再這樣下去,別說發財,連回家的路費都成問題。
“收舊衣服!收舊傢俱!”
一個沙啞的嗓音傳來,李東抬頭,看見一個拉著破三輪車的老頭,正在市場裡吆喝著。
李東心中一動。
“收銅錢古件兒!”他提高了聲音。
收廢品的老頭扭頭看了一眼,目光落在那個瓷盆上,顯然楞了一下。
他推著三輪車走近,彎腰仔細端詳了一會。
“可以給我看看嗎?”老頭直起身子問。
李東點點頭,雙手將瓷盆遞給他。
老頭接過瓷盆,拿在手裡掂了掂,又打量了幾眼,隨後將瓷盆還給李東,沒有說話,推著三輪車離開了。
“這老頭懂行嗎?”李東心中狐疑,但很快釋然。
即使不懂,能有人看一眼也是好的。
沒想到,不到半小時,收廢品的老頭又出現了,身邊還跟著一個穿著整齊的中年男子。
“就是這個青花瓷,你看看。”老頭對那男子說。
中年男子三十來歲,長相斯文,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他接過李東手中的瓷盆,小心翼翼地看了又看,還用大拇指細細撫摸瓷盆的釉面。
“這位先生,您這青花瓷從哪來的?”中年男子問道,目光中閃爍著驚喜。
“家裡祖傳的。”李東簡單回答,心知這人多半是個行家。
“我姓吳,潘家園的朋友們給面子,送了個吳老狗的綽號。我看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那邊有個茶樓,我們去那裡聊如何?”
“好。”李東點點頭,小心地將瓷盆包好,跟著吳老狗走向不遠處的茶樓。
茶樓雅間裡,氤氳的茶香中,吳老狗再次仔細檢查了瓷盆。
“這是清康熙年間的官窯青花瓷,從釉色、造型到底部的款識,都是正宗貨色。”他放下瓷盆,直視李東的眼睛,“這個,你想賣多少?”
李東心跳加速,這可比他想象的還要值錢。他故作鎮定:“十萬!”
吳老狗微微一愣,隨即笑了:“這件青花瓷很不錯,但十萬實在太高了。我出一萬八。”
“吳老闆,這可是清代官窯。”李東堅持道,但心裡已經在狂喜——一萬八早已超出他的預期。
“是官窯不假,但市場價值有限。兩萬,這是我能給的最高價了。”吳老狗態度堅決。
李東沉思片刻:“五萬五,一分不能再少。”
吳老狗看了看瓷盆,又看了看李東,突然笑了:“有意思,我還以為是個不懂行的鄉下人,沒想到您對古董還挺了解。成交,五萬五。”
兩人握手言和,吳老狗從包裡取出一個信封,厚厚一沓百元大鈔,整整五萬五元。
“如果您以後還有類似的物件,可以直接聯絡我。”吳老狗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張名片,遞給李東。
“謝謝,一定一定。”李東連聲道謝,小心地收好名片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