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是如此,他心底越是絕望。
若是旁人還好,若是那許良……
他是在想不通,一個人從未出過長安,怎能對天下大勢、時局、人心洞悉得如此透徹!
人在長安,卻能影響甚至左右天下大勢。
足不出戶,卻憑藉一己之力生生扭轉大乾的頹勢!
這樣的人坐鎮大乾,楚國還有機會嗎?
“羋愛卿不必氣餒,勝敗乃兵家常事。
既然我大楚不能像昔日那樣以一己之力震懾大乾,那便向東尋找盟友!”
“盟友,誰?”
“韓國,魏國!”
羋昭沉默了。
楚國跟魏國聯手,這他能接受。
一來兩國此前就是盟國,也曾聯手對付過大乾。
二來魏國跟楚國的情況一樣,也是接連吃了大乾的虧,急切需要找回場子。
但韓國什麼檔次,也配做大楚的盟友?
楚國竟淪落至此拉嗎?
“陛下,聯手魏國微臣並無意見,但韓國……不過彈丸小國,便溺可淹,如何能成為我大楚的盟友?
何況我大楚如今還佔了他們三座城池。
若要結盟,豈非還要還回去?”
韓先雲無奈嘆道,“此一時,彼一時。
不說韓國弱小,單是我大楚現在無法單獨應對大乾,就需要有人能幫我大楚分擔大乾的兵力。”
“陛下為何不聯手齊國、趙國,重新結盟?”
韓先雲嘆道:“齊國自詡禮儀之邦,君臣卻是實打實的見利忘義之輩。
襲擊魏國壤丘、陽城時,五國聯盟便再不可能結成。”
“齊國這幫鼠目寸光之輩!”
羋昭握拳怒斥,卻無可奈何,只得拱手回應,“一切全憑陛下做主!”
顯然,在二人看來,只要他們願意結盟,韓國肯定巴不得的。
既能少一個敵人,還能收回失地,何樂而不為?
然而現實情況卻給了二人響亮的一巴掌!
不到十天,派出去的使者傳回訊息。
魏國拒絕結盟!
韓國也拒絕結盟!
魏國的理由是現在不宜跟大乾開戰,他們要全力收復被齊國佔領的土地。
而韓國則是“楚人乃是蠻夷,背信棄義,狼子野心,勢必與楚國決一死戰”!
對宇宙這種結果,韓先雲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若說魏國拒絕還情有可原,畢竟大乾歸還了榆關隘口。
可韓國哪來的勇氣拒絕楚國?
尤其是在得知極力主張拒絕楚國結盟請求的,還是號稱韓國最有權勢、最怕死、最貪財的奸臣鄧琦!
不知為何,此人一反常態地對楚國使臣極為強硬!
這讓韓先雲一時之間只覺無所適從,甚至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楚國竟衰落至此了?
區區韓國,彈丸之地,居然也敢跟楚國公開叫板了?
他們何時有的這種底氣?
打不過大乾,還打不過韓國?
於是韓先雲果斷下了明旨,封羋昭為討韓大將軍,不滅韓國不回還!
按照君臣二人所想,以楚國跟韓國接壤的優勢,定然能從滅韓之戰中佔領更多的城池,攫取遠超大乾的利益。
如此,可快速彌補楚國在襄州、南陽的損失。
可他哪裡知道,如今的大乾,也佔據了韓國三座城池。
且他們佔據的城池,遠比楚國佔的三城給韓國的威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