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第39章 板甲的優劣勢

到了明末,吏治崩壞,貪官汙吏橫行,這種事情變得越發尋常。

趙德全身為知縣,雖然上任沒多長時間,但其貪婪的嘴臉卻也是顯露無疑。

短短几月時間,便在原平縣買了宅子。

肯定還積攢有不少的銀兩!

甚至說不定趙德全的家產,比原平縣的府庫還要富。

劉老爺頗為感嘆的說了一句。

“哈哈,為父今日總算了解流寇為何攻破一城必取府庫,必掠鄉紳了。”

……

劉老爺派出人手去抄沒那些鄉紳的家宅和田產。

劉易則是帶著武庫中的武器兵甲,返回了劉家在東山的礦場。

原平縣武庫中雖然武器不少,但質量就有些沒辦法說了。

大明朝廷的某些人,連和建奴作戰的邊軍的武器兵甲都能剋扣,就更別說這些州縣的武庫了。

那質量,還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王家的斧頭!

為了保險起見,劉易壓根就沒準備使用武庫中的兵器,打算將那些兵器乾脆全部回爐重練。

隨著水力鍛錘的出現,劉家的礦場上兵器甲冑的生產速度正在呈現直線上升趨勢。

一塊塊鐵錠被水力鍛錘捶打成了鐵片,在鐵片外包上壓實了的棉布,定上銅釘固定,一副棉甲便大致成型。

至於說劉家的礦場上能不能做出歐洲的重型板甲。

答案是能!

但是劉易卻並不打算給昭武軍裝備重型板甲,最起碼暫時不準備。

原因很現實。

因為就算是能做出來,昭武軍的軍士也穿不了。

歐洲重型板甲的優點十分突出,防禦力強,但其缺點也與其優點一樣突出。

太笨重了!

一套合格的歐洲重型板甲,厚度在三到五毫米以上,一套全身甲重達上百斤乃至更多……

昭武軍軍士都是貧苦流民出身,一個個瘦的和竹竿子似的,給他們穿上那麼一件重型板甲,估計連路都走不動了。

防禦是有了,但連路都走不動了,那還戰鬥個屁啊。

就算是在歐洲,能夠穿得上重型板甲的,也就只有那些從小生活優越的騎士貴族。

現在歐洲一般平民的身體素質,甚至還不如大明呢!

最起碼在十九世紀,開啟工業革命之前,歐洲人的平均身體素質是絕對比不上中國的,即使是滿清統治下的中國。

如果可以的話,將來劉易或許會挑選出來一部身高體壯的精銳士卒,給他們裝備上重型板甲,當做壓箱底的精銳。

但是目前,劉易絕對不會去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按照價效比來講,現在最適合昭武軍的甲冑,就是看起來賊幾把醜的棉甲了。

棉甲對比其他甲冑來說,很輕便,對火銃弓箭等遠端投射武器,還有不俗的防禦能力。

雖然醜,但真的很好用。

關鍵是造價還低!

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戰場的甲冑,否則的話,就不會不管是明軍清軍都大量的裝備了。

一套套甲冑被從礦場中運了出來,裝備給了昭武軍的軍士們。

劉易看著昭武軍計程車卒在換裝後奔赴青岡山,心中默默祈禱。

希望明廷反應的慢些吧,最起碼要讓他把所有的昭武軍都裝備上棉甲。

只要能夠做到人人著甲,昭武軍的戰鬥力必然攀升一大節,劉易就更有信心面對明廷的進剿了。

只是,雖然現在劉家的礦場上有了水力鍛錘做輔助,但工匠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想到這裡,忽的劉易一拍腦袋,臉上閃過一絲驚喜的表情。

他怎麼忘了,原平可是產鐵大縣啊!

那些士紳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礦場,都有工匠。

雖然有的多,有的少,多的能有幾十上百,少的只有幾個十幾個,但整個原平縣的工匠加起來,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