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山下令。
但是戰場上的一切哪裡是那麼好控制,昭武軍眨眼間就衝入了明軍大營。
趙東一馬當先,手中長刀橫在身側,戰馬速度飛快,刀刃在戰馬速度的加持下,輕鬆斬下一顆顆人頭。
五十名昭武軍騎兵衝入明軍營帳,見人就殺,扔出火把,點燃了一座座帳篷。
帳篷中不斷的有明軍士卒狼狽奔出,被昭武軍騎兵斬首。
甲冑在戰場上的作用顯露無疑,有的明軍軍士暴起反擊,只是他們的攻擊卻是連昭武軍身上的棉甲都破不開。
而昭武軍軍士一刀斬下,卻能直接殺死無甲的明軍。
明軍毫無疑問的潰敗了,幾乎全部的明軍都在狼狽奔逃,丟盔棄甲的到處亂竄。
包明山無比痛苦,他知道自己敗了。
戰局無法挽回了!
“撤,都撤!”
包明山只得如此下令,只希望鼓山衛還能逃出些將士。
“跪地投降不殺!”
“跪地投降不殺!”
“跪地投降不殺!”
“……”
昭武軍軍士見勝局鎖定,不停的大喊勸降。
明軍士卒開始有人丟掉兵器跪地請降,漸漸的投降之人越來越多。
能夠逃走的卻沒有多少!
趙東率領的昭武軍人人騎馬,大多都只是步兵的明軍,如何能夠逃脫他們的追殺。
只有包明山以及他身邊的親衛家丁等寥寥幾人,騎著馬逃出了營地,頭也不回的向著代州城的方向逃去。
趙東騎馬駐立,營地中投降的明軍被統一押在了營地中央的空地上。
青岡山要塞城門開啟,劉易帶著人手出城,幫著打掃戰場。
劉易來到了趙東旁邊,滿是讚賞的說道。
“此戰東叔立大功了,我必然上報父親,為東叔請功!”
“此戰皆賴大都督決勝千里,大將軍運籌帷幄,末將不敢居功!”
趙東十分謙遜的說道。
劉易卻是灑脫的笑道。
“哈哈,東叔不必如此,該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誰也不會搶,誰也搶不走。”
功必賞,過必罰!
這樣,才能有規矩,有了規矩軍法,軍隊才能戰無不勝!
昭武軍開始打掃戰場,沒多長時間,俘虜和繳獲便統計出來了。
“回稟大將軍,此戰我軍共殺敵四十七人,俘虜明軍近四百人,繳獲長槍三百杆,長刀二百把,盾牌五十四面,各類甲冑八具。”
“戰馬十一匹,各類糧草輜重五十石!”
昭武軍中的文書上前向劉易彙報道。
劉易微微頷首,開口吩咐道。
“所有的軍備輜重留下補充部隊,戰俘全部送到後方,正好礦場中缺人。”
至於說收編戰俘……
劉易暫時還沒這種想法!
現在朝廷的下一次圍剿隨時有可能到來,並且下次來的就不會是一個衛所幾百人了。
甚至是邊軍精銳都有可能被調動!
萬一現在收編了戰俘,到時候那些戰俘在戰場上給他來一下倒戈一擊。
劉易就真的該哭了!
所以,他寧願讓那些戰俘全部去礦山挖礦,也沒有要收編他們,加強昭武軍戰力的想法。
最起碼在昭武軍徹底站穩腳跟之前,沒這種想法!
青岡山要塞繼續全力以赴的備戰,原平縣中不斷的有兵甲輜重,錢糧補給送到青岡山要塞。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夏季,冬小麥正在收穫,原平縣暫時還不缺糧食。
劉老爺在夏收之後,除去運送往青岡山要塞的糧草之外,還在不斷的往東山深處的軍寨運送糧草物資。
只是與此同時,劉家抄那些士紳大戶所得的銀兩,也在不斷的花出去。
劉家在起事之後,為了拉攏人心,在劉易選擇學習李闖王的做法,向劉老爺提議宣佈原平縣三年不徵,劉老爺也答應了。
也就是說,如果不想自己打自己臉,在三年之內,劉家就別指望能夠從原平縣收上來一粒糧食,一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