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7,從看穿一切開始

第485章 誰與爭鋒

李衛民的投資方案非常明確,專挑老米的科技股,只要是後世那些耳熟能詳的牛逼企業,儘管閉著眼睛無腦衝。

什麼叫思科系統,哪個叫鋼鐵連線,只要別讓主力發覺,有多少要多少!

90年之前,根本不用考慮什麼抄底,只要買進去就是賺。

不過,出貨時間一定要記牢,兩千年左右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前,必須提前離場。

一旦錯過時間,多年的付出很可能就會化成泡影!

李衛民一些小細節記不住,上輩子身為一個生意人,世界上幾波大的行情還是知道的。

所以,李衛民壓根沒炒短線,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根本就沒有炒股的天賦。

想靠炒短線發財,要麼資金龐大,自己坐莊。

要麼訊息靈通,可以提前得知內幕。

除此之外,哪怕腦子再聰明,也是十炒九賠。

你看到的訊息,都是莊家想讓你看到的。

等你分析出可以進貨的時候,往往都是莊家開始出貨的時候,接盤還差不多,賺個錘子!

李衛民就屬於那種訊息靈通的炒家,不過不是內部有人,是有前世的記憶。

看似他的幾億港幣似乎很多,其實扔進老米的股市裡,連躲水花都濺不起來!

即便李衛民再次動用了槓桿,也引不起米股的波動。

當然,這跟李衛民悄悄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原則有關係,如果所有資金一股腦往裡衝,很快就會被人察覺。

投入米股的資金,並不是向陽集團的所有資金,絕大部分都是從日股賺來的。

這幾年向陽集團賺的錢,李衛民準備用來撿漏。

隨著時間推移,距離老蘇91年的解體越來越近,李衛民已經磨好了刀,就等著牛羊下鍋了!

91年,李衛民已經基本完成了米股的建倉,只留了一部分資金,等著鋼鐵連線上市。

再去老蘇,還是李衛民親自帶隊。

接待李衛民的,依然還是幾年前那波人。

這次對李衛民的態度,比幾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當年意氣風發的幾位大佬,已經嗅到了山雨欲來的趕腳,幾乎是惶惶不可終日。

越是到了這時候,他們就越瘋狂。

誰知道還能幹多久,不趁機趕緊往自己口袋裡撈錢,還等個球啊!

其實,這時候老蘇的“資源”幾乎已經被瓜分一空了。

有的大佬管能源,有的大佬分金融,有的是軍火,有的是商品和技術……

總之,只要是有利可圖的東西,幾乎已經被分完了,偌大的國家,幾乎全都落到了寡頭手裡,它不解體誰解體!

李衛民和相關部門有合作,北上的目的很明確,直奔軍功和科技。

這年頭,老蘇的科技儘管已經不是世界最領先的了,還是要比華夏強。

這一點必須承認,90年代的華夏,科技技術,距離幾十年後還相去甚遠。

李衛民絲毫都不含糊,儘量撈取老蘇的遺產,華夏騰飛,對他個人的好處也是大大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