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那口氣又提了起來。
才一個月,蘇錦竟然又找到一個墓地?!
那個島上的墓地還在挖掘,她是怎麼辦到的?
第四個墓地在一塊麥地底下。
待考古隊伍趕來,一同挖出石板。
“天元十年沈逾白之墓。”
李橋驚訝:“這位首輔一年修一座墓?”
另一考古人員道:“他的每個墓都有主題,根本不像別人的墓地。”
“好像是為了方便我們研究一樣,難道他知道會有人開啟他的墓嗎?”
李橋道:“五千多年,怎麼可能一直沒人發現他的墓地?上一個墓,他擺了一桌席面迎接我們。或者,他想將自己的種種事蹟記錄下來,為自己正名。”
上一個墓地還在挖掘,內容並沒有公佈,這個墓的考古人員當然不知道這些事。
在看到那桌席面和牆上刻的字,一個個連連驚呼。
不過想到第一個墓地裡“我的墳好挖嗎”,又覺得這行字並不是那麼讓人難以置信。
墓地被開啟,依舊是那熟悉的臺階。
打頭陣的是李橋,蘇錦就跟在他身後下了墓。
這一次的墓地留下大量的石板,裡面盡數是雕刻。
只是在看到裡面的內容時,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天元十年,土地改革?!”
“土地收歸天子,按照人口分派田地?!”
隨著兩聲驚呼之後,考古人員徹底沉默了。
蘇錦打著手電筒一個字一個字地看。
天元十年,兵部左侍郎遷戶部左侍郎之職。其建言曰:“宜收天下田畝歸諸天子,依黃冊之載,頒授於民。”
此議既出,宗室、百官大譁,鹹以為不可,遂紛起抗爭,致干戈紛擾,烽火遍燃。諸逆臣假“清君側”之名,脅帝君誅戮沈逾白,稱其為奸佞,欲以此逞私慾、亂朝綱,社稷危矣,天下洶洶,蒼生罹難,慘象環生。
然崔家軍英勇異常,百戰百勝,盡平禍亂,時任首輔於達罷官歸鄉,次輔秦詔升任首輔之職,戶部左侍郎沈逾白入閣,時年二十三。
短短几百字,就是沈逾白波瀾壯闊,又險象環生的一年。
原來他只用了一年就平息了叛亂,完成土地改革?
再往後,就是時間事件節點。
只看這些,蘇錦已經能看出沈逾白站在了整個士族的對立面。
自古擁有最多土地的,是權貴、官員,鄉紳等上層人士,把他們的土地拿走,沈逾白就是引出眾怒。
真正受惠的平頭百姓,卻是最沒有話語權的。
還好有崔承平,還好天元九年練了一支忠勇之軍。
從這一年起,沈逾白就從“士林典範”變成了奸佞。
蘇錦深吸口氣,用手機將牆上的字盡數拍下來。
從今以後,就由她這個越史研究權威來為他正名吧。
他蒙冤五千年,往後的五千年、一萬年,他就該被無數人稱頌。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她是他崛起的見證者,這就是她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