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便是求知於外,當對外在世界瞭解得越深越廣,你修行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越難。
這樣,你就會感到修行越深,自己就越無知與淺薄。
而求智慧則不一樣,求智慧是求知於內,當你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瞭解得越多時,你的心智就越圓融無缺。
那時你就會感到一股來自於內在的智性和力量,也就不會再糾結極致之道和萬法道了。
世人征服別人,而聖人則是征服自己。
“據說那一場講道說罷,佛法大師便是不再言語。”
一旁,譚陽將那次講道之事,自顧自地給周源說了一遍。
周源下意識的摸摸鼻子,心下略感意外。
極致之道,萬法道。
自己當初貌似說過道法相通的言論,難道那時候頓悟了?
可越是修行,他自然也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也認為人力有窮盡,也就更加偏向極致之道。
就像韓歡,領悟了風之道域,可借天地風靈之力。
但並不能說他不能再領悟其他道域,不能借其他天地之力。
只能說他對風靈之力更加親和,所以偏向極致之道,但並不是捨棄萬法。
而周源自己,雖然目前已是領悟全屬性道域,但這顯然是自身功法的奇特,強大。
自己真能一法通,萬法通嗎?
顯然目前做不到,也就不能像佛法大師那樣,對極致之道與萬法道有不同的見解。
萬法之難,難於登天。
只是,極致就不難於上青天嗎?
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極致,所以眾多修靈之士,便是介於兩者之間。
周源搖搖頭,不再想這些,而是看向悟道崖。
悟道崖,百丈崖壁光滑如鏡,道韻流轉。
其上可悟聖下萬法。
聖下之法,乃是凡法,包羅凡技,玄技。
凡技不可離體施行,而玄技則可以離體外放。
聖上之法,乃聖術神通。
自萬古一帝統一大陸九州,焚燒古籍,建聖院,掌管聖上之法後,除古往世閥,天下寒門修士不入聖院,便再無機會一覽聖術神通。
此時,秦風雪盤坐於崖前不遠處,氣質儒雅,雙手撫琴。
琴聲悠揚,身周音浪形成實質,整個人處於音之道域之中,未曾有人近身打擾。
只見他身前,本是光滑的崖壁上,留下三道琴音音浪所造成的琴刃痕跡,入石三分。
但要知道,這崖壁可不是普通石壁,可見留下琴刃痕跡之人的修為之深。
“那琴痕乃是秦風月悟道時所留。”唐姣見周源將目光轉向悟道崖,且向秦風雪望去,於是出聲道:“秦風雪一直以超越他兄長秦風月為奮鬥目標,希冀有朝一日,不活於他兄長的光芒之下。”
“看來這目標有點難嘍,這琴痕顯然留下一段時日了,然而秦風雪還是沒把握做到這種程度。”
周源想起當初在楓雲挽新桂樓劫走凡妃時,還曾與秦風雪交過手,那時秦風雪便是煉道境,不知這幾月過去,修為進展到了何種程度。
也不由得對秦風月這位空城年輕一代的傳奇人物多了幾分興趣。
各處事蹟都可見其不一般。
千里牆上第二人,有著怎樣的風采呢?
除了秦風雪外,還有一人格外引人注目。
此人面容冷漠,雙目緊盯悟道崖,一襲金色長衣,手持金蛇玄劍,靜立不動。
然而他周身金靈之力狂亂,金色劍氣四射。
旁人不敢近身一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