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做雜役開始

第17章 剝皮製符,聽易明理

然而心念微起之際,刀尖偏側,在樹幹上留下一道白痕。

這一次的取皮,又失敗了。

江幼菱早已習以為常,只握緊了刀柄,下移數寸,繼續落刀。

整整一日,江幼菱一心二用,沒能順利地取下一張完整的樹皮。

但她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有無形之風穿過了她的手掌,使得她的五指變得穩固有力。

如此日復一日的練習,待到第五日時,距離江幼菱入宗,已有半月。

而她取下的青榆樹皮,僅有一張。

較月末需要上交的十張符紙,差之遠矣。

進度緩滯,然江幼菱卻無半點慌亂之態。

這日,她照常來到青榆樹林,選了一段蒼勁的樹幹,沉穩落刀。

她沒有再一心二用,而是沉心靜氣,專心致志地開始取皮。

只見她手腕翻轉,刀鋒精準地楔入樹幹,沿著青榆天然的紋理遊走,竟無半分滯澀。

樹皮如解羅裳,自樹幹上層層剝離,露出內裡潤如膏脂的銀白色韌皮。

刀勢行至末處,她指尖一挑,整張樹皮應勢而起,完整無缺地垂落掌心,薄如蟬翼,卻柔韌不斷。

晨光透葉隙灑落,樹皮內裡的脈絡,隱約可見。

江幼菱收好這一張青榆樹皮,又以同樣的手法,一氣呵成地取皮八次。

至此,十張符紙胚子,便算成了。

不過……制符會有損耗,十張胚子,興許不太夠用。

江幼菱不知消耗幾何,於是又取了二十張皮,期間只失手一次。

三十張胚子,差不多夠了吧?

江幼菱將胚子收好,縱身下樹後,去了林子後邊的院子。

從樹皮到符紙,一共要經過“三浸三曬”、定紙開光共八道工序,耗時約莫九日。

所謂三浸三曬,初浸取硃砂粉三錢、青鹽一兩,以無根水調之,青瓷甕為盛,浸泡十二個時辰即可。

次日,於日出時取出樹皮,平鋪於青石板上,以玉鎮壓四角,曝曬至日落之刻。

期間需翻轉三次,使受熱均勻,謂之初曬。

而後取黃精汁半盞、松針露十滴,靈泉水若干,二浸之。

二曬則以聚陽之法,使樹皮質地半透明,指彈有清越金聲。

三浸需取符灰少許、雲母粉一錢,配合竹露若干,祛木腥,融靈性。

至於這第三曬,則是將樹皮懸於通風地窖,以沉香於酉時燻蒸半刻,使樹皮薄如蟬翼而韌勝牛皮,便算成了。

三浸三曬結束後,定紙、開光這兩步,倒是不難,只是略微耗費點時間而已。

花三日工夫,將整個“三浸三曬”、定紙開光的流程從頭至尾熟悉了一遍後,江幼菱才開始上手製作符紙。

初浸是最簡單的,只需調和好湯液,再算好時辰,將樹皮置入其中便可。

為求穩妥,江幼菱調配了三份湯液,往每份湯液中各放入樹皮十張。

——這樣一來,要是某份湯液出問題,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十二個時辰後,江幼菱如期揭開青瓷甕的蓋子,趁日出時匆忙將所有樹皮取出,平鋪曝曬。

同時照看三十張樹皮,著實不是個輕鬆的活計。

饒是江幼菱始終關注著這些樹皮的狀態,片刻不敢鬆懈,依然有六張樹皮,因為受熱不均而開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