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發現?”高虎發問。
曉鼠搖頭,侯瘦也搖頭。
見得這二人搖頭,高虎便知妖獸還很遠。
六人穿過野路,翻過幾個山頭,往小青山深處走去。
走著走著,四周潮溼,似乎是進了密林。
陳夢玄抬眼,只見四周,樹木高大,遮天蔽日。
如此環境,高溫高溼,還有大樹。
一類冷血動物,該是最多。
陳夢玄猜測,雙目不斷掃視,小心提防。
“小心。”陳夢玄自感危機靠近,急忙提醒。
突然,隊伍的左側,一個巨大身影,從天而降。
身影來的,太過突然,將高虎五人,嚇個心驚膽戰。
那巨物落下,就是發出一陣“嘶嘶嘶”的響聲。
蛇,眾人反應了過來,反倒是沒那麼怕了。
只見跟前,一條大蛇,足有大腿大小。
大蛇在地上盤旋,嘴裡吐著蛇信,渾身青綠,眼睛靈動,試圖將六人獵殺。
“大蛇青夭。”
侯瘦見多識廣,道出了它的名姓。
曉鼠手中的探金司南,劇烈晃動著。
司南直指青夭的腦袋。
明白了,曉鼠高聲,“這大蛇青夭的腦袋裡,有一塊靈骨。”
聽到靈骨,眾人心動。
高虎看向曉鼠、侯瘦二人,“能搞嗎?”
“看探金司南的反應,這靈骨當是不小。估計有麻繩大小。可以搞。”曉鼠給了判斷。
“這大蛇青夭,最擅偽裝偷襲,速度極快。有些風險。若打不過,只怕我們很難脫逃。”侯瘦也給了意見。
如此,打與不打,便取決於高虎的決定。
“難得碰到靈骨你。兄弟們上,給我狠狠揍它,”
高虎一聲吆喝,已經率先出手。
只見他手握幾張火符,就是近身打出。
符籙貼上在大蛇青夭身上,一瞬焚燒。
火焰溫度極高,灼傷了大蛇青夭的面板。
大蛇青夭急忙蜷縮,將灼傷的面板,蹭了蹭身旁的大樹。
大樹長有青苔綠蘚,正適合療傷降溫。
“賞你幾道雷符。”曉鼠近前,幾張雷符祭出。
只見大蛇頭頂,烏雲滾滾,而後降了一道紫色閃電。
閃電劈中了大蛇,只見雷電之力,在它身體上緩慢消散。
眾人看明白了,看來這大蛇青夭,是皮糙肉厚的主。
不是幾張火符、幾張雷符,就能打倒的。
大蛇青夭受到了挑釁,頓時變得狂躁。
它擺了擺蛇尾,卷掀起一棵大樹,就向陳夢玄六人,丟了過來。
大樹巨大,若是砸中,只怕受傷不輕。
侯瘦在側,幾張土符出手。
紅光一閃,只見地上,平白出現一面土牆。
陳夢玄見得,心中一喜。
這是從未見過的一道新符。
轟隆,一聲巨響。
侯瘦的土牆,只是片刻,就被大樹砸爛。
大樹未有停下,向著六人,繼續衝來。
高虎捻訣,正要出手。
只見陳夢玄,一個飛身,已經現身空中。
“陳兄弟,危險。”高虎著急。
此時此刻,若出秘法,必定會傷到陳夢玄。
可若是不出,陳夢玄必定會被大樹砸到。
陳夢玄手握落錢劍,捻動了口訣。
還是常用的那句劍訣。
“吾寶非吾寶,以血化劍心。劍心隨我意,落錢皆通靈。”
話音一落,一道靈力遊走劍身。
靈力通靈,落錢劍閃過一道紅光。
劍身感應,便是一顫。
劍尾兩枚銅錢,隱隱約約,閃過一縷微弱紅光。
招式一樣,威力卻隨著,陳夢玄境界的提升,一直也在提升。
陳夢玄揮劍,對著而飛來的大樹,只是一砍。
大樹咔擦一聲,就是斷成兩段。
陳夢玄沒有收手,追著兩段大樹,又是追砍了幾劍。
只是幾下,那棵大樹,就斷成了一截一截,從空中落下。
【使用落錢劍一次,消耗靈力10點。】
高虎五人見得,心中歎服。
原來他出了符師的身份,竟然還是一命劍修。
而看這境界,當有凝氣六重的功力。
大蛇青夭,見大樹未能傷及眾人分毫,吐了蛇信,就釋放了一陣綠色毒霧。
毒霧瀰漫,很快將眾人包圍。
大蛇青夭趁機,身影溜走,躲在暗處,伺機出手。
“不好,這霧有毒。”
馬胖先覺察到了不妙,感覺身體酥軟,有些體力不支。
“快用風符。風符能將毒霧驅散。”侯瘦支招。
艾豬聽言,急忙自懷中一掏,掏出了風符。
風符祭出,就是一陣大風,一通猛吹。
風符過後,毒霧氤氤氳氳,還有些許殘留。
“要是有雨符就好了。這毒霧殘留,吸多了,對人也沒好處。”侯瘦再提了建議。
一眾兄弟聽言,急忙在周身一找。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壞了”,高虎一拍腦門,“這雨符,我特地放在桌案,忘帶了。”
此言一出,眾人驚愕。
今天起得早,幾位兄弟,倒是忘了檢查大哥的房間,將他落的東西都拿上。
陳夢玄收了落錢劍,自懷中,掏了一張雨符。
雨符祭出,閃過一道紅光。
只見四周,漫天的烏雲,迅速聚攏。
天上雷雲,翻滾如海。
將眾人跟前的毒霧覆蓋。
而後,無數的雨點,如黃豆般,迅疾落下。
雨水滴落,席捲了毒霧。
毒霧潰散,若潰軍敗走。
雨水似是有著意識,自動急急追趕殘霧。
有毒霧的地方,大雨傾盆。沒毒霧的地方,滴雨不落。
這能自動遊走的雨雲,若是靈符所致。
那這雨符,當是三階以上的雨符。
眾人驚愕,從未想過,跟前的小兄弟,符籙修為,竟是如此高深。
要知道,他們勤奮至今,所畫靈符,也不過是二階境界。
可眼前的小兄弟,不過十六七歲,竟已經能畫出三階以上的雨符。
此等天賦,當真驚世駭俗。
雨水只是片刻,毒霧盡除,而後驟然而收。
四周天晴,一道陽光照了進來。
只見天上,高掛了一道彩虹。
大蛇青夭,已經不知去向。
【使用四階雨符1次,熟練度+1,當前熟練度,心領神會,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