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徐宸也不會不滿意這樣的安排,聽這種課程對徐宸來說,本來就是一件無聊甚至有些痛苦的事情。
在徐宸的眼中,這些老師就是在以非常慢的速度,去講一些極其幼稚的知識。
一節課下來,徐宸很難從中得到任何的收穫,就像大學生去聽小學的課一樣。
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徐宸也找到了讓課堂變得有趣一些的方法。
徐宸常常會自己在腦海中思考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說隨便構造一個複雜的方程,然後直接在腦海中進行求解。
或者在腦海中推導一些公式,包括一些本科、研究生才會學的公式,甚至是各種書本上都沒有出現過的公式。
有的時候,徐宸還會在腦海中幻想出一個物體,模擬它的運動,同時對它的各種資料進行分析,預測它之後可能會出現的運動狀態。
只有當偶爾放鬆一下大腦的時候,徐宸才會稍稍聽一下課堂上的內容,並找幾道自己覺得不算那麼無聊的題目去做一做。
課堂上,數學老師正在講解有關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的課程。
“平面內的一條直線把一個平面分成兩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稱為一個半平面。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稱為二面角……”
這部分的知識不算是非常的困難,但計算量還是比較大的,正常計算一道立體幾何與空間向量的題目,通常需要花費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其他同學聽講或是記筆記的時候,徐宸則是直接在腦海中構造出了兩個平面,就像是在模擬模擬軟體中所構造的一樣。
而只要徐宸定義出了這兩個平面的資料,相應的二面角結果也會在瞬間便得出,完全不需要進行繁瑣的計算。
這個時候,數學老師已經講完了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並將一道題目打在了投影銀幕上面。
“如圖,在四稜錐P-ABCD中,△PAB為等邊三角形,AB=BC=CD,AD=CD=2,∠ADC=120°,PD=√6,F為AD的中點。若點E線上段PC上運動,設平面PAB與平面PCD交於l,當直線l與平面BEF所成角取最大值時,求平面BEF與平面CEF夾角的餘弦值。”
這並不算是一道非常簡單的二面角題目,因為其中涉及到動點問題,解決起來要比普通的題目更復雜一些。
正常來說,這樣的題目是不適合作為一開始的例題的,當然在玉都一中,這已經是非常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即使二年十五班只是一個普通班而已,但班上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有考取211大學的能力,再加上他們基本都已經提前學習過這些課程,自然不適合再去做太簡單的題目了。
在數學老師出完題目之後,班上的學生們都拿筆計算了起來。
大部分學生對求解這個問題,還是有著比較明確的思路的,先找到直線l的特徵,再建立一個合適空間直角座標系,寫出關鍵點的座標、向量的座標,計算平面法向量,表示出直線l與平面BEF所成角,求解最值,最後再計算二面角的餘弦值。
不過就算已經明確了這個思路,整個計算過程也都消耗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時間,並且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計算錯誤。
徐宸在花費幾秒鐘的時間,掃了一眼這個題目之後,馬上便在紙上寫出了一個結果:2√111/37。
而此時此刻,其他的學生也才剛剛開始建立空間直角座標系的步驟,距離計算出最後的結果,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
直到五分鐘過去,才有第一個學生完成了計算,便抬起頭向老師示意。
數學老師走過去之後,檢視起這名學生的解題過程,微微的點頭示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