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雁輕笑著說道,在王洛的額頭上親了一下,眼睛亮晶晶的。
越是在王洛身邊待久了,她越是覺得王洛與眾不同。
王洛的思想、眼光、做事方式,和娛樂圈的主流並不相符,有些地方甚至格格不入。
但江一雁就是覺得很舒服,很喜歡。
如果當初接近王洛,她存著某些心思和企圖的話,現在這些東西都淡了。
不是說她不愛名利了,而是待在王洛身邊,這些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不需要多花心思。
不是外界沒有誘惑,相反有很多,經常會出現在她的周圍,但她一律拒絕。
娛樂圈可不是慈善堂,你想得到更多,往往要失去更多。
江一雁是個很聰明的女人,並不貪婪,知道有得必有失的道理。
她對於現狀很知足,不會越雷池一步。
嗯,若說擔心也有點,就是王洛千萬不要變渣。
在江一雁心中,娛樂圈的好男人標準,從來不是花不花心,而是渣不渣心。
所謂渣,就是玩弄感情,騙財騙色,殘忍無情,背信棄義。
這樣的死渣男,見一個滅一個,絕對要遠離。
可王洛不同,他嘴上說不談感情,不給名分,可從來不濫交,不欺騙。
他只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負責任,能照顧的地方,不需要你提,他會主動給。
很多時間,江一雁都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和王洛是親人的關係。
對,就是親人,老夫老妻的那種。
不知不覺間,江一雁想的有點多,手指很自然的從王洛的肩頭一路捏了下去……
老師好的票房出乎預料的火爆,首日大賣後,接下來的幾天票房穩中有升。
首周累積票房超過3600萬。
第二週電影的好口碑開始發酵,老師好的影響力擴大,高考、師生關係、80年代等話題引起社會熱議。
其中知名影評人北緯二十五度,在部落格上發表了自己的影評。
文中是這樣描述。
“《老師·好》裡的苗宛秋很真實,沒有主角光環,沒有被誇張地美化,是許多老師的一個縮影。
電影的前半程對苗宛秋的“缺點”倒是進行濃墨重彩地刻畫。
比如影片開篇,透過一個簡單的點名,就將苗宛秋的嚴厲、保守、以權壓人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第一次腳踏車風波後,他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洛小乙,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成績差的“壞學生”……
苗宛秋簡直是很大一部分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教師的縮影。
他們的確對孩子非常認真,對孩子成績高度關注和負責,非常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擁有一個好的人生。
但他們問題在於,喜歡打著“為你好”“為了你的學習和成績”的旗號,不遺餘力地壓制你的一切創新和自由。
因此一到高三,苗宛秋就取消了所有副科,學校文藝節也不讓學生參與,因為要爭分奪秒地學習。
這種中國式的師生關係,有點像父子關係的延伸,彼此對立矛盾的背後,是沉重的責任和關懷。
在這種價值框架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更近乎壓制-感化。
在西方類似題材的電影裡,基本如《死亡詩社》一樣,主張開放自由式的教育方式,師生間充滿浪漫理想主義色彩。
這當然不是說,西方的老師比東方的老師“好”“先進”云云,畢竟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後有不同的國情。
電影讓我們窺見中國教育的複雜性與多面性,讓我們窺見“毛坦廠中學”背後的無奈和心酸……”
這是年紀大的影評人代表,看的問題都比較沉重和深刻。
而喜歡這部電影的,還有大量的年輕觀眾,他們的觀點就簡單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