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賀懸又讓人在牆上貼上告示,告示的內容有兩種,一是徵兵,二是徵民工。
民工的待遇,與當年太方醫閣一樣,京城百姓,鼠疫時候都知道。
士兵待遇,更比民工待遇好得多!
“好,他媽的,早看那幫狗官不順眼,我們跟你幹,賀大夫。”
“前兩年就該這麼幹了!”
臺下有人又喊道。
一如當年鼠疫時候,又有一大批人被動員了起來,足足超過兩萬人。
當然了,相比七十萬人的京城,這數量不算很多。
來到處刑臺看砍頭的,本來就是賀懸的支持者。
畢竟,真要反攻倒算,恐怕連去看的都要倒楣。
絕大多數人,其實還是在觀望,觀望結果如何?誰會贏。
但他們觀望著,就等於支援萬曆,因為他的力量,其實還是比賀懸大得多。
但是不要緊,只要賀懸繼續勝利,願意支援他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的。
作為基層的官員,有太方醫閣之前的揀字工。
他們保留了一定的架構,並都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用來管理也是正好。
但是新的揀字員也在繼續招募著。
因為賀懸還要印一批新的東西。
《社會契約論》
同樣是連載的形式,在京城各處張貼著,傳發著。
希望能改變一下,大明的思想。
要在京城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賀懸的計劃,是控制京城,通州、薊鎮,以及天津這幾塊地方,這樣,他們有足夠的糧食,物資,還有港口,可以從港口不斷補充人力。
天津已經控制,通州孤立無援,也唾手可得。
薊州,戚繼光曾經在那幹過很長時間的總兵,那裡的軍士對他還有些感情,應該可以利用。
但是,在做這些事之前,首要的問題,是打退大同、宣府、保定來的援兵。
這些都是當地的精銳部隊,不像那些糜爛的京營一般容易對付。
而且,賀懸還有一個麻煩,他快沒彈藥了。
京城這邊雖然有工匠,但他們都不會生產雷酸鹽和無煙火藥,也沒有相關的裝置,得教會他們才行。
黑火藥倒是有的是,那樣就只能用火繩槍了,可賀懸帶來的槍都改造成了火帽槍,已經沒法用火繩了。
京營的軍械……又是幾乎跟沒有一樣……
通州城外倒是有不少,賀懸在那裡打敗了薊州軍隊,有不少軍械散落戰場。
但是經過兩天,估計通州士兵和當地百姓早就把這些東西拾走了。
沒辦法,賀懸只能讓人盡力整修城牆,希望,在此三鎮援兵到來之前,能儘量撐住……而且不能損失太多人,不然,他就會喪失對京城的控制力,等同於失敗。
第十二天,從通州而來的兩萬步騎混合部隊,在京城外紮了營。
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進攻,想來是知道賀懸的人戰鬥力不低。
他們在等待大同和宣府的部隊。
不單是萬曆之前抽調的,還有要去進攻廣東的五萬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