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到了桌前,將新華書店帶回來的書,一一整理分類好,最後將其統一放到了一個紙箱子當中。
而後,他又將從高老那借來的民國版《史記》與《資治通鑑》放到了桌上。
他首先翻開了《史記》,發現裡面的字都是豎排的,而且還是從右往左看,字也是繁體字。
這不禁讓他皺起了眉頭。
對於習慣了橫排從左往右看的他來說,確實有些彆扭。
不過,他最終還是忍住不適,一點點看了下來,而且一邊看,他還一邊拿來備課本與鋼筆,做著筆記。
《史記》全文有著五十多萬字,分為《本紀》《表》《世家》《列傳》《書》等好幾個部分,通篇都是文言文,要想全盤理解其中的內容,著實有些困難。
好在,這書中有不少地方都有註解,應該是高老自己翻看時,一點點寫上去的,許多地方甚至還有刪減修改之處,很有可能是高老把這本民國版《史記》翻看了多遍所致。
畢竟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體會甚至是不同的感悟,這對於著迷於歷史研究的高老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很快,半個小時過去了,雖然有著高老的註解,可賀雲還是看的非常之力,此時的他,雙眼乾澀脹痛,頭腦發脹,滿腦子都是各種問號。
“這樣下去不行呀,效率太慢了,恐怕三個月都不知道能不能把這本《史記》看完,必須得想個辦法,提高一下看書的效率!”
賀雲默默嘀咕了一句,卻是將書給合上了。
“對了,我不如這樣,《史記》記載的是從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的史書,前面的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還有周本紀前一部分,都可以排除不看,後面的孝文字紀、孝景本紀、孝武本紀也可以不看,這下就只剩下秦本紀、秦始皇本紀、高祖本紀、項羽本紀、呂太后本紀了。”
“至於《世家》與《列傳》,也可以暫時只選擇東周至秦末漢初這段時期的世家或人物列傳來看,其他的可以暫時忽略。”
賀雲一邊默唸,一邊翻到目錄,在備課本上,記下需要看的章節。
“《書》和《表》……最好還是看,不過可以放到閱讀計劃的最後,這樣一來,便可省去三分之一的閱讀量了。”
賀雲暗暗點了點頭,隨即又翻開了一旁的《資治通鑑》,按照剛剛的篩選法,將東周時期至秦末漢初時期的章節內容也給挑選了出來。
也就是《周紀》《秦紀》全部內容,《漢紀》前面幾卷,內容並不是很多。
除了這兩本史書外,賀雲還帶來回來了好幾本史書,比如《戰國策》《呂氏春秋》《竹書紀年》等。
他也大致翻看了一下,這三本也都是民國版的,與那兩本史書一樣,都有高老的註解。
其中《呂氏春秋》大概有二十萬字左右,著重介紹的是諸子百家,其中對道、儒、墨、兵、農、法這六家思想介紹的最多。
而《戰國策》則基於戰國時期眾多諸侯國為脈絡,以各國所發生的重要大事件為核心,融入了諸子百家思想的一本史書。
至於最後的那本《竹書紀年》,他大致翻看了一下,有少部分戰國史料可以作為資料參考,大部分完全不用去看。
“有這五本史書應該足夠了,其他的書還是先放著吧,若是有需要再對症看書吧!”賀雲看了看剩下的幾本史書,最終還是給放棄了。
不是他不想看,而是這些史書就足夠他看上一兩個月了。
“對了!還有一本書得著重看看……!”突然間,賀雲又想起了什麼,從一旁放好的紙箱子當中翻找了起來。
“找到了!就是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