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聿嫻撇了撇嘴——這也太少了!
然後她又列了單子,把自己一年四季的衣裳,每季一百兩也列了上去。
這麼一算,她一個人一個月的開銷就在五百兩銀子左右!
寧聿嫻心裡舒服了些。
接下來——
看過了債賬(代表支出的賬本)以後,寧聿嫻順手拿了資賬(代表收入的賬本)看了起來。
資賬呢,其實就是國公府公中產業的收入情況。
國公府一共有四個莊園,七家鋪子。
最厲害的莊子,除去稅賦,去年向家庫上繳了近二千石大米!
寧聿嫻嘖嘖驚歎,心想這一定是個極大的莊子!
要知道,一石大米二百文錢……折算下來就是四百兩銀子!
當然了這還是因為去年風調雨順的緣故,才獲得了豐收。
其他的莊子麼,有折成銀錢收成為二百兩銀子的,也有一百兩多銀子的,最小的一個莊子去年只上繳了二百石大米,摺合銀兩隻有四五十兩銀子!
另外,國公府七家鋪子只在京城附近,分別是糧油鋪、布鋪、繡莊、酒樓、金樓、藥鋪、文房四寶鋪子等等;
其中糧油鋪與布鋪、繡莊的生意最好,糧油鋪大約是將自家產出的大米黍米等賣出去,一年的產出是三百餘兩銀子,布鋪和繡莊一年大約能掙一百兩銀子,其他的店鋪一年也就只能掙幾十兩銀子。
算起來,偌大的國公府公中產業,若是風調雨順,一年能掙大約二千兩銀子左右。倘若收成不好,估計也就是隻能掙幾百兩銀子。
寧聿嫻陷入沉思。
這其實是她頭一回看到別人家的賬本。
所以——
好像她還挺會掙錢的?
畢竟她的產業,一年下來至少也能掙二萬餘兩銀子。
這還不包括她即將要開設的生意呢!
而國公府積汲經營百餘年,一年之中,能擺上檯面的收入也不過二千餘兩銀子!
難怪她父親寧修遠這樣懷念她母親崔旖清還活著的時候……聽說她母親尚在世時極會經營,當時京城中至少有一半的鋪子都是淄亭侯府的。
寧聿嫻又想,就是不知道文曦的私產有多少錢。
正好這時,管家娘子過來送禮單給寧聿嫻。
寧聿嫻看了一回,很妥當,便點點頭;
然後她把自己剛剛才擬好的單子遞給管家娘子,說道:“我是鄉下人,慣常在莊子上吃些粗茶淡飯的,也吃不來京城的菜式,這條子你拿了去,日後我的吃穿用度就照這個來……”
“我也不花公中的錢,這開銷,你加進二郎的私房裡去,從他那兒出。”
說完,寧聿嫻緊緊地盯著管家娘子。
不料管家娘子恭恭敬敬地雙手接過條子以後,只是飛快地掃了一眼,便恭恭敬敬地收了,還恭恭敬敬地應了一聲是。
寧聿嫻揉了揉眉心,頓時後悔要少了。
算了算了,以後還會有機會的。
揮退了管家娘子以後,寧聿嫻準備休息一下,散散心。
她剛走西屋,
本來打算去院子裡看看花兒樹兒與這滿院的奇石,
可一出西屋她便站住了,
然後——
她鬼使神差地去了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