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旅向北,到小排河南灣一帶展開,重點是防禦津港的小鬼子。
17旅向西展開,在石崗附近展開,防禦滄州方向小鬼子。
獨立旅留在滄海湖訓練,不單是技戰術,還有思想教育。
12旅繼續留在鹽山附近,儘快熟悉情況,相機佔領鹽山。
濱海支隊協助13旅活動,到了子牙河,開展游擊戰。
騎兵支隊向南,到了馬家河河溝,這裡水草更好,能養馬。
他們機動速度快,就是遠一點,也沒有什麼關係。
經總部批准,騎兵團正式擴編為騎兵支隊,下屬5個騎兵營,3800多人。
這也是八路軍第二個騎兵支隊,第一個在大青山。
多餘出來的幾百匹戰馬配屬給了軍區偵察營,作為偵察用。
到了滄海湖,劉福全底氣更足了,手裡握著三四萬部隊。
雖然說,戰鬥力可能還有點差距,但是兵力強。
接下來,最關鍵的是糧食,沒有吃的不行。
滄海支隊、直屬部隊、游擊隊全部放下去了,幫助鄉親們抓緊時間種糧食。
紅薯、土豆不挑地,種了就有收。
部隊從湖西帶了大量的種子過來,幾十裡方圓的土地上都是勞作的百姓。
季節稍微有點晚,但是沒關係,哪怕能長出葉子都行。
要知道,紅薯葉子也能吃,土豆就算是長一點點,也沒有關係。
還有玉米,更是,哪怕不成熟都沒有關係。
玉米棒子,只要長出來,放在水裡煮,就能當糧食。
葉子可以餵馬、餵牛、餵羊,關鍵是能儲存。
杆子不用說,可以燒火,還能作為青紗帳。
開始的時候,幾位領導都想不通,為什麼要浪費糧食,都過了農時。
劉福全非常武斷,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關鍵是說不清。
幸好政委最後支援了他,萬一成了呢。
等到一顆顆小苗出來,幾位領導還是有疑惑,能長嗎?
浪費糧食,劉福全也知道,但是肯定合算。
就算是長的都是草,也合算,整個大地都是綠色。
短短一個月,成效就顯露出來了。
特別是那些紅薯葉,摘了又長,混在玉米稀飯裡,味道還不錯。
怎麼說呢,植物適應氣候的能力非常強。
玉米生長的時候,明顯知道天氣是什麼樣子,拼命長,想著結子。
確實要比一般的玉米矮,更細,但是穗子真長出來了。
跟正常的玉米幾乎同步了,神奇的植物。
再就是從湖西帶來的那些豆類作物,指揮部周邊只要是土地,都種了。
又是驚喜,豆類非常特別,生長週期很短,青的可以吃,老了也可以吃。
再就是能當菜,也能當糧食,還能榨油。
軍區幾位領導看著劉福全,非常震驚,這是怎麼做到的。
劉福全開了一句玩笑,這是他跟老天爺借的。
很多領導都知道這是開玩笑,但下面的幹部、戰士,有不少都信了。
可是,安穩的日子不長久,小鬼子早就關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