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電報,要求濱河軍區一個月內做好準備工作,北上。
劉福全看著政委,哭笑不得,一直準備南下,怎麼又北上了?
“該,誰讓你瞎折騰,自己的事情忙不完,非要摻和別人的事。”
政委毫不客氣,早就看不慣劉福全了,不老實,太浮躁。
“政委,你,你這可有點不厚道,那一次都是你帶頭乾的。”
“我是政委,你是軍事主官,你說了算。”
“參謀長,政委這是推卸責任,是不是?”
“哎,我聽命令,不當家,你們兩個的事情,我管不了。”
三個人年齡差不多,參謀長跟劉福全同歲,大了月份。
參謀長不上當,趴在桌子上開始找人。
“司令員,總部允許我們挑人,要不,好好選選?”
政委用手指了一下參謀長,恨鐵不成鋼。
“這有什麼高興的,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又要跑。”
“政委,命令都下來了,還能怎麼辦,抓緊時間,把人選好。”
“這可不是到水西,能回來,這次出去回不來了。”
“哎,不能這樣說,不能這樣說,我們還是要回來。”
劉福全笑呵呵的,怎麼會回不來,南下是必然。
“參謀長,我在冀西的時候就說過,沒有什麼不可能。”
“好,我等著。”
參謀長也是一臉的笑容,明白劉福全的意思。
都快兩年了,一直想著南下,結果,就是去不了。
“9旅留下吧,他們本地兵最多,堅持最久,熟悉情況。”
“河東支隊也留下,人多,實力不錯。”
總部給的番號是17旅,加上12、13兩個旅,還是三個主力旅。
新的濱海軍區司令員劉福全,政委蘇忠誠,副司令員徐東山,參謀長張達明,政治部主任王鳳林,副參謀長陳赤。
12旅旅長陳洪斌,政委李玉清,副旅長羅勇,參謀長餘學勤,政治部主任胡毅。
13旅旅長鬍正學,政委王永貴,副旅長張延豐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李智。
17旅旅長孟達,政委焦遠,副旅長嶽辰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馮琦。
湖西支隊整合軍區突擊團,改編成濱海支隊,前期北上。
司令員韓宇、政委許勇,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巖。
軍區直屬部隊,包括騎兵團、警衛團,還有剛擴編的獨立團。
醫院、後勤、基地警衛營合編為後勤支隊,陳赤暫時負責指揮。
9旅、河西支隊、河東支隊、特務團留在濱河軍區,楊更華兼任濱河軍區司令員,孫超賢任軍區第一書記。
孫主任不能離開,水西還有很多工作要跟進。
總部調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王鳳林到濱海軍區任政治部主任。
按照總部的指示,麥收後,部隊相機北上。
收了糧食,部隊能帶一點過去,濱海的條件不算好。
小鬼子不多,關鍵是土匪太多了,百姓日子很苦。
那邊土地不太好,有些地方還是灘塗,不能種糧食。
還沒等出發,獨立旅牛守義旅長派人來了,要求跟著走。
13旅旅長鬍正學特意派人送信,告知了軍區部隊調動一事。
牛守義倒不是怕八路軍反悔,他跟胡正學關係好,自然覺得在一起更穩妥。
劉福全只能跟政委商量,又發報給總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