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全已經徹底想通了,以後想要上一線指揮,可能性更小了。
手下幾萬人,不敢說別的,跟正常二級軍區比,僅僅弱了一點。
目前20多個二級軍區,大小不一,冀中,最高時候近10萬部隊。
還有冀南,也算是一個大軍區,兵力很多。
就連冀魯豫,也有好幾個旅,兵力也近5萬了。
像原先的河西軍區、濱河軍區、湖西軍區都屬於三級軍區。
確實,這中間有差距,環境受限。
按照劉福全的想法,到了濱海,正好折騰,儘量多攢點家底子出來。
現在實打實的兵力,有四個旅,加上三個支隊,不錯了。
關鍵是要能守住,所以軍區經濟非常重要。
要不然,幾位領導也不會下來,不想辦法不行呢。
幾萬人張口要吃飯,這個家很難當。
這裡面有個特殊點,其他軍區的部隊目前都在整訓。
按照總部的命令,部分野戰部隊下到地方,兼任軍分割槽。
確實是養不起,情況非常惡劣,各軍區都在精兵簡政。
沒有再成立旅級架構,也是因為這一點,濱海軍區的壓力也很大。
軍區開會的時候,非常明確的提到了這一點。
“按照目前的發展,我們只能堅持兩個月。”
“就算是司令員現在部署的生產有成效,起作用也要到明年了。”
“這個冬天,不好過。”
“我說一點,司令員,我們目前的部隊太集中了,空間很小,一旦小鬼子出來,我們不好打。”
徐東山很擔心,目前幾萬人縮在狹小的空間,背後還是大海。
真要是小鬼子重兵出擊,確實危險很大。
“我的建議,南邊不能放棄,我們要留條後路。”
南邊是冀魯邊,徐東山的考慮很周全,至少在危急時有退路。
“要不,新兵團暫時南移,正好訓練。”
張達明看著地圖上的標識,提了一個建議。
“加上獨立團,那邊現在百姓不多,正好搞生產。”
政委看了一下劉福全,徵求了一下意見。
“從幹部團中再抽調一部分人員,帶上傷員,就在那邊安家。”
幾個人都不喜歡拖泥帶水,討論出來就當場拍板。
“經過這段時間各部隊的展開情況來看,還算順利。”
“整個濱海區,長200多里,寬不到200裡。”
“最主要一點,津浦線,小鬼子擔心破壞,沿途有重兵。”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打一下津浦線?”
張達明在地圖上不斷標識,指揮棒一點點移動。
“司令員,政委,還是先把區域劃一下,好協調。”
徐東山看著地圖上的標識,有點暈,部隊糾纏在一起。
“老徐說得對,這點很關鍵。”
劉福全也看出來了,那個標識跟原先完全不能比。
“老張,你們什麼想法?”
“我們建議分成三個區,南港,路東、黃北,三個主力旅。”
“滄海還是單獨成立一個區,正好把河口那邊連起來。”
政委看了一下地圖,差不多,不過滄海不在內。
“我同意政委的意見,四個區,南港交給13旅,路東17旅,黃北12旅,滄海這裡獨立旅。”
“兩個遊擊支隊,一南一北,做機動。”
只是沒有明確,這就是未來的幾個軍分割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