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鐵血鑄山河

第2章 吃肉才能有力氣

“老大爺,我們打了一頭野豬,肯定帶不回去了,在路上,還不知會碰到什麼人。”

劉福全這句話一說,老漢總算是又信了一分。

“我們就想著,能不能用肉,換一點點糧食,我們回去也能糊幾頓。”

拿肉換糧食,也是這個時代比較常見的事。

尋常人家,一年都見不到一次肉。

當然,用肉換糧食,一頓能變三四頓,能活的更久。

現實就是這樣,還真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地方。

四個人總算是進了房,其實老人家也怕,但是這麼多人,要真是壞人,也擋不住。

再說,看到那個野豬,老人家確實又信了不少。

山裡有野豬,確實有獵人為了餬口,進山打野豬換錢。

只是老人家也有點犯難,這個野豬,他們家可換不了。

“王大爺,這樣,我們把豬殺了,看看村裡有多少人願意換,我們少換點都沒有關係。”

劉福全想的很簡單,只要能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就行。

“最好請村裡的宗老出面,我們反正也帶不了多少。”

戰士們也要吃肉,正好借用王大爺家的鍋,煮十幾斤肉,夠戰士們吃就行。

這樣的天,煮熟的肉還能放一下,生肉幾乎沒法帶。

“我們把肉都分好,給點饅頭、餅子什麼的都行。”

“苞谷也行,我們用豬油直接炸了。”

小村子不大,也就30多戶,一頭野豬,正好夠村裡百姓吃的。

王大爺看起來就是個忠厚人,出去沒一會,帶了一箇中年人進來。

聽王大爺說,這就是村老,村裡的大事小情,都是他來應付。

“劉家窪的後生?”

“是的,家裡真的沒有吃的了,只能出來碰碰運氣。”

“你們準備換多少糧食?”

“也沒有多少,有個三五十斤糧食,幾十個饅頭,我們路上夠吃,就好。”

劉福全很清楚,必須要按照老百姓的思路,不然,一下子就被戳穿了。

“我們也是沒辦法,本來想著帶回去,晚上,走岔路了。”

“路上耽誤不得,我們能帶一點,在路上吃,回去肯定不行了。”

從這裡過去,至少幾十裡,一天都走不到,那些肉確實會壞。

村老的臉色果然好了一點,非常符合常理,沒有胡咧咧,不過仍然還有懷疑。

“聽說這段時間,山裡不安分,你們沒遇到?”

“我們出來三天了,昨晚上才逮住這個畜生,其他倒是沒有什麼。”

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劉福全的口音,對周邊的熟悉程度,都不像土匪。

別看桐柏山也屬於大別山山脈,但是相距幾百裡,口音上有明顯差距。

要不是本地人,一下子就被發現了。

村老點點頭,總算是沒有再刨根問底,劉福全心裡也稍微放鬆了一點。

有了村老的協調,換肉速度明顯快了很多。

野豬肉本身就沒有多少,幾個人要求也不多,村民合計完,其實差不多。

按照劉福全的說法,糧食能放,肉不能放,這樣的天氣,一下子就壞了。

眼看著一切都很順利,收拾好糧食,幾人準備走的時候。

突然,一個村民跑了進來,民團來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