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鐵血鑄山河

第73章 有了武器好擴編

三個紅軍連,打散加入三個大隊,作為大隊的骨幹。

武安大隊310多自衛隊,新增編120多紅軍。

沙河大隊210多新兵,80多百姓、士兵,增編110多紅軍。

邯山大隊310多新兵,增編120多老紅軍。

三個大隊,兵力都在400人以上,戰鬥力比較均衡。

再看比例,老紅軍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比例,非常合適。

指揮部又從三個主力團中,抽調了部分兵力到了直屬部隊。

新成立警衛連,81人,騎兵連137人,偵察連114人。

還有上百老紅軍,因為身體原因被抽調到了地方,承擔根據地建設工作。

整合完畢,先遣大隊總兵力1587人,一個標準團。

司令員兼政委張嶽,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劉福全。

邯山大隊大隊長肖國慶、教導員於樹根。

武安大隊大隊長郭佩倫、教導員楊玉堂。

沙河大隊大隊長張邁,教導員李文彬,剛來的二營教導員。

騎兵連連長李飛,指導員陳四平,偵察連連長韓宇,指導員李宏宇。

新成立了一個警衛連,連長周朗,指導員董義。

部隊整編完成後,按照上級命令,堅持在邯鄲、安陽之間開展游擊戰。

從城裡繳獲的槍支彈藥,正好配給新兵。

本來還不夠,加上從小鬼子、治安隊、警察手裡搶的,才勉強夠了。

沙河大隊再次出發,到沙河西、武安北一帶活動。

武安大隊不變,繼續留在武安西活動。

邯山大隊活動範圍在武安南、邯鄲西一帶活動。

臨出發前,劉福全再次跟幾個大隊長強調。

出去作戰,面對突發情況,臨機處理。

但,還是那句話,兵力不能少了,要不然,直接撤職。

裡面還有一個隱形要求,傷亡大了也不行,不能光用新兵湊。

再就是武器,這是指揮部配發的最後一次。

以後不但指揮部不給了,還要各大隊上交武器和物資。

先遣支隊,幾位首長都看著呢,可不能給首長丟臉。

這1000多人只是開始,按照編制來說,至少再翻五六倍。

師裡的幾位首長出發的時候,就是這樣要求的,可不能打折扣。

幾個大隊幹部哪裡不明白,他們原先就是團級幹部。

也就是說,師裡幾位首長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讓這些降職的幹部,先升回團級才行。

兩個大隊一出發,支隊指揮部也要撤了。

張司令員去了藥王谷,覺得那裡不錯,很適合作為臨時駐地。

騎兵連、偵察連、警衛連跟指揮部在一起。

依照劉福全的想法,至少一個月內,不會再對小鬼子作戰。

部隊剛整編,不做整訓,哪裡會有戰鬥力。

可是,有些事,不是想躲就能躲掉的,有人主動挑釁了。

沙河大隊派人報告,鹽水村遭到土匪襲擊,被殺害20多百姓。

駐村五個幹部也被土匪殘害了,搶走的糧食、財物更是一大批

沙河大隊申請出擊,幹掉土匪。

接到報告的時候,劉福全臉都氣白了。

國家存亡之際,百姓受了這麼大的殘害,這些土匪不說跟小鬼子拼,還反過來,殘害中國人。

孰可忍,是不可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